「金價暴瀉,但債價一樣插水,何解?」傳統上,避險資產,不是黃金,就是美國國債。當美國公共財政狀況,成為了風險因素,避險的定義,也變得含糊不清。過往幾年,債價高不反映美國公共財政問題見到出路,而是聯儲局的機器有多進取。債價跌,金價也跌,依書直說,就是市場價格在反映,美元正在步入強勢。
「冇理由!聯儲局冇理由就此收手。肯定係通脹預期升溫,市場拋售美債,聯儲局干預金市,打壓金價營造強美元假象,搞到好似美元購買力上升,為通脹預期降溫。」陰謀論不但有市場;最重要是陰謀論永遠無法被推翻。
人,不論古今中外,對陰謀論都如癡如醉。物理現象,天災瘟疫,固然有陰謀論的故事;市場乃由心理和物理交織而成,陰謀論大行其道,不在話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暢銷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解釋,人大部份時間都是依賴快思模式去理解周遭的環境和事物,慢慢分析推敲,既費力也不準確。快思模式,依賴記憶中已知的事情和想法,去看世界。一旦出現表現異常的事,人就會從記憶中尋找相近似的事情,作類比推論。人的大多數記憶,都是跟人的故事有關,所以異常的事件就算跟任何人的主觀願望無關,觀測者也很易聯想到背後有人為因素在主使。
還有其他例子嗎?之前烏龍三千萬一注的三重彩,從各種客觀證據看來都是程式盤出錯。不過再聰明的人,聽到外圍莊家被夾倉的故事,也會信三兩成吧。但想深一層,外圍莊家又豈是等閒之輩?說到底,人的思維總有盲點,正如洋人所謂:to err is human。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