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人一人一票投票決定在電梯內加裝一個掣,猜猜看,會不會是「快速關門掣」?
有沒有留意到,香港人進了電梯後,最多人做的一個動作是甚麼?是用力按關門掣,或長按不止,或點觸不停。不信的話,看看電梯內的開關掣,是不是關門掣被磨蝕得厲害,而開門掣幾乎像新的一樣?
在歐洲,許多電梯內是沒有關門掣的,只有開門掣。電梯會自動關門,關門掣無存在的必然需要。
台灣的電梯又有所不同,除了跟香港一樣有開門掣、關門掣,許多電梯內還多了一個「延長開門掣」,按一按這個掣,電梯開門狀態會保持很久。
從細節可以看出不同地方的人的性格。香港人進了電梯後,只想快快關門,除了性急、浮躁,還有一點心怯。倒不一定是自私。香港人,尤其是電腦前長大的一代,情願在網絡世界與人交流,不太習慣在現實世界與人接觸,困於電梯內小小的世界,與陌生人相處,香港人有「電梯社交恐懼」,周身不自在,倒不如快快關上門逃走,把陌生人拒諸梯外。
跟香港人相比,台灣人表現出對陌生人的耐性和熱情,進了電梯,他們習慣一邊按着開門掣,一邊探身出去望望外面還有沒有人,「延長開門掣」不是虛設的。在台灣,我習慣了在電梯內接受陌生人的問候,跟他們簡單交流。台灣人感性,香港人自我,電梯內一個掣就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