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供款可買樓

公積金供款可買樓

【推動上車】
據政府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有多達238.9萬戶居民,當中僅得52%擁有自置物業;反觀新加坡有約115.2萬戶居民,惟當中逾九成擁有自置物業,其中81.6%所擁有的物業更是來自新加坡政府建屋局出售的組屋。

港強積金難加大供款

新加坡人自置物業比例極高,除因為當地政府不斷提供售價介乎約77萬至240萬元左右的組屋外,「獅城」人更有公積金(CPF)制度,在政府監督下「被迫儲蓄」,當中更成為買樓及供樓的強大後盾,令新加坡國民基本上置業無難度!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與本港的強積金相類似,惟供款比率較本港為高,以50歲以下的「打工仔」為例,兩成人工注入公積金戶口,而僱主亦須為僱員供款達16%。雖然被迫儲蓄比例高,惟該國的公積金運用卻見一定的彈性,特別是新加坡人可提取供款用作買樓或供樓。
長策會成員兼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雖具一定的仿效價值,惟現時本港僱主及僱員的強積金強制供款比率合共僅得10%,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難以應付買樓所需。惟若要提高強積金的供款比率為未來置業未雨綢繆更是難上加難,「𠵱家啲老闆供5%都牙痛咁聲,要佢哋再供多啲加重成本就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