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談起一項體育運動,沒玩過的都會答你這體育運動太慢、不好看及不夠刺激,但實情及體驗是,沒有多少項體育運動是在全世界停頓,就為了等球員的動一動、扭一扭。而小小的一動就足以改變整場比賽,有趣是張力這麼大的時刻常在景色如畫的場地進行;而這,就是高爾夫球。
高球壇「年初大賽」美國大師賽,歷來年紀最輕、年僅14歲的業餘參賽球員、廣州出生的關天朗,能夠晉身最後兩天的比賽﹙make cut﹚本身已是一項成就。現時不少家境比較富裕的家庭都會讓小朋友從小便接觸高爾夫球,看看小孩的天份,因為他朝能成職業手的,絕大部份在5至8歲便會顯露出來,關天朗的叔叔也會告訴你關於他小時候的故事。這文化也不是中國獨有,因為歐、美、澳洲如是,日、韓及台更有不少家庭,見到小孩天份後補送到美國培養同時受教育。
有一親歷的故事,其實近年有成績的中國或華裔高球神童還有其他人,例如2010廣州亞運有位16歲小女孩奪得兩面銀牌,她的名字是閻菁,早在她8歲時筆者已見識過她的天份,因為她的爸爸是筆者ESPN舊同事閻明的女兒,我們經常在東南亞一帶練波打波,尤其是做完大賽如美國公開賽或總統盃直播後心癮更大。那時的閻菁只有一支一號木桿那麼高,間中還會扭扭計、大聲喊,但在球場,就算是高難度的四桿洞,她隨時也可取得標準或高一桿成績,令我們拍案叫絕;不過,有天份當然也要後天苦練才會有成。而在高球現實中,只有非常少數在成長後才嘗試轉為職業球員,前侯城中場英格蘭國腳布拿特(Bullard)便是一個例子,但要躋身巡迴賽談何容易。體育運動,說到尾都是自小到大的興趣培養呢!
何輝
廣東省體育台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