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極地狂奔(三) - 魏華星

好不主席:極地狂奔(三) - 魏華星

北極馬拉松完畢,專機送到90N(北緯90度)「到此一遊」。站在地球的最頂端,沒有預期「大地在我腳下」的感覺,跟大自然赤裸裸對峙時,換來的竟是感到渺小與謙卑。想起人類物種給環境帶來的破壞,簡直有點羞愧。
極點颳着寒風,雖與賽道只相隔0.4緯度,但極端天氣使兩地感覺恍如隔世。可是,對習慣溫暖氣候的香港人來說,在零下30度跑馬拉松,已是十分消磨意志的事。能熬過極寒天氣,除了靠服裝贊助商細心計劃好的保暖隔層系統外,就是「北極保命三寶」──手套、暖包和面罩。跑步時身體發熱,但手部沒有兩層保護,很快就會又紅又腫,當顏色由白變紫、由紫變黑,就會非常危險。一生未用過這麼多暖包,肩上、手裏、袋中、甚至鞋與腳趾之間,能放的都加一點保溫。

跑到迷失 為環境拼到最後

長跑最重要是呼吸,七小時不斷吸入冷空氣,有損肺部、氣管,飛虎面罩能為頭部保溫,又把口鼻輕蓋。可是不斷呼出的水氣和鼻水揉合之後,在面罩上結冰、變成硬塊,面罩變成頭盔。冰雪反射陽光傷眼,眼罩原是不錯的主意,但呼吸的水氣令鏡面慢慢變濛,到看不見時惟有暫放頭上;可是當眼睛刺痛難耐,把它拉下時,上面已結成一片冰,解決方法是把它拉作口罩,以口氣溶冰,清理後又可戴上一會。如是者滑稽的拉上拉下,水份「輪迴」於水、冰、氣之間;跑手的意志亦隨着心念與賽道的互動不斷「轉生」。
慶幸42公里是九圈的繞道賽,跑手可選擇在中途站進帳幕補給、散汗或休息。為省時間、少補給一圈,把巧克力帶在途中吃。它當然難逃變硬的厄運,但身為馬拉松鐵漢,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照食!奮力一咬、啪的一聲,彷彿冰塊也傳來回音,等等,到底是巧克力裂開?還是牙齒崩了?口部已經僵硬,真要稍停、弄清。下一站,乖乖的進營裏吃。
最後兩圈理智開始迷失,步伐已經不穩,靠的是祈禱及為環境而戰的目標,感覺一切的苦難都有它的理由和功用,或許,一切都只是一個過程吧。終點前感到莫名的激動:「一切都完成了。」極端折磨帶來的竟然是享受和滿足。有人選擇以「鳥瞰」的方式看世界,做偉大的事;我卻非常享受這種「蟲邁」式的愚公移山,去體驗、細味生命。
長跑老手就知七小時完成的時間有多普通,但這次只想演示給更多人看,平凡如我都可以為自己的目標而夢想;再者,我已無肉多年,今年更全面素食,我已證明素食不單止對運動沒有影響,反而更有幫助!期望更多人能為環境響應Green Monday,實踐無綠不歡星期一!
夢想原來可以這麼近。
最後感謝盧生「借格」,讓我真的感到此路不孤。共勉之。
盧先亞按:衷心恭喜魏兄完成「喪」舉,賽程艱巨可想而知,亦感同身受,如此心志磨練,自愧不如。望魏兄能「持續發展」,將「瘋狂正常化」。係啦,唔知到時有冇政府官員嚟接你哋機呢?

魏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