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緣想:<br>《蘋果日報》廣告的未來 - 徐緣

十萬緣想:
《蘋果日報》廣告的未來 - 徐緣

法國最近有一個有趣廣告,男主角整天拿着iPad,以一副鄙視的衰相,恥笑太太還是使用紙張閱讀、記事、玩數獨、教女兒寫字等,認為凡此種種皆能以平板電腦取代。廣告尾聲男主角大解後發現沒有廁紙,呼叫太太幫忙拿取廁紙,此時門縫間伸進了一部iPad,屏幕顯示一張卷裝廁紙的圖片。

印刷網上版將並存

這個「太太復仇記」的故事,推廣的正是法國廁紙品牌Le Trèfle。很多人喜歡辯論,電腦在未來會否完全取代紙張,Le Trèfle告訴你答案是否定的,除非你不介意以iPad在肛門來一記冰冷的「刷咭」,並接受每趟4次的「刷咭限制」。
電腦不能代替廁紙,但隨着平板電腦及手機等可攜式裝置流行,卻大有取代印刷版報章、雜誌之勢。去年老牌雜誌《Newsweek》宣佈終止印刷版本,改為推出網上雜誌,加上一眾網上新聞平台如《Huffington Post》等發展如雨後春筍,都像對傳統印刷媒體敲着喪鐘。我不否定報章、雜誌在未來完全無紙化的可能,但我們這一代還有不少人喜歡紙張閱讀,故此傳媒印刷與網上版本「共存」的狀態,我相信還會維持一段不短的時間。而作為營銷人員,我們要掌握這個演變,不能只預示遙遠的未來,但漠視不久的將來。
英國電訊傳媒集團(Telegraph Media Group)負責傳媒手機平台開發的總監Mark Challinor,剛撰寫一篇名為「What's next for print in an increasingly mobile world?」的文章,提及印刷媒體的發展,將會是與手機的大量互動,令平面報章、雜誌內容,藉着與手機屏幕的互動變化,增添閱讀趣味。
日本《東京新聞》為鼓勵小孩讀報,最近開發了一個手機程式,孩子以手機掃描報章的一段新聞,屏幕就會出現與內容相關的動畫,如掃描一格提及宇宙旅行的報道,手機上便會顯示一架飛船,這種稱為Augmented Reality(AR)的互動科技,令死板的文字方格變得份外生動。
印刷媒體上的廣告,也朝着這方向發展。世界知名調研機構Oracle,年初在美國發表一份有關廣告媒體的研究報告,指七成廣告商是透過報章雜誌上的廣告,引導消費者再上網閱讀更多推廣訊息;而近半營銷界業內人士,認為印刷媒體的存在及其引導功能,是品牌宣傳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業界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在報章、雜誌廣告上加入QR Code(二維條碼),讀者透過手機條碼閱讀器作掃描,即能連接到品牌網頁、觀看電視廣告,或下載優惠券等等。當然,進一步是以上所提的AR互動手法,藉手機屏幕將平面的廣告變成動畫,或將廣告重點作搶眼的3D立體處理。
惟QR Code有一個可讀尺寸限制,雖比傳統條碼空間佔用較小,但某程度上也會左右廣告的排版及設計。不少公司都在研發取代QR Code的手機辨識技術,企圖解決這個影響廣告設計的弊病,而德國Printechnologies公司近年新研發的觸摸碼TouchCode技術,就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

互動廣告急起直追

TouchCode的原理,是以透明的導電油墨在印刷版表面印上不同圖案,讓附有Multitouch功能的手機作出辨識。用家只要將手機平放在暗藏TouchCode的印刷品之上,就能如掃描QR Code般讓手機感應及連結到額外訊息。這項技術的透明高隱蔽性,非但可用於空間有限的平面廣告之上,而不會影響整體排版配置,亦特別適合在包裝上應用,以此用手機辨別貨品的真偽。
香港的互動廣告發展較外國落後,但隨着潮流大勢亦會急趕前行,相信以上論及的新型報紙手機互動廣告,會是《蘋果日報》未來廣告形態的一種。

徐 緣
跨國公司市務總監、營銷專欄作家
http://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