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愛以手機短訊溝通,貪其方便快捷,但加拿大溫尼伯大學一項進行了三年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每天發手機短訊逾100次,為人膚淺、過份着重形象及財富。
研究員收集了2,300名心理學系學生過去三年所發短訊的數據,顯示每天透過Twitter及手機發放逾100條短訊的人,是個思考快捷但膚淺、着重個人形象和財富的人;着重道德及規律生活的機率,比每天發50條或以下短訊者少30%。此外,有30%受訪者每天發200條以上短訊,12%人日發最少300條短訊。
美國作家卡爾(Nicholas Carr)三年前出書《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我們的大腦》,提出「膚淺假設」理論,講述互聯網越發達,人的認知能力越膚淺。溫尼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特拉普內爾(Paul Trapnell)解釋說:「卡爾的論點是新資訊及社交網站或阻撓明辨思考,我們仍不知道成因,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題目。」
英國《星期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