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首次表明要成立委員會,整頓成立23年的醫院管理局。本年度該局獨攬逾400億元撥款,惟專家批評醫管局多年來積存四大陋習,包括撥款高但效率低、聯網資源分配不均,專科門診成本高及輪候時間長。最富有的九龍中較最窮的九龍東多逾一倍資源,九東病人專科門診新症要輪候兩年。
記者:陳沛冰
醫管局13/14年度獲444億元撥款,較10年前增加48%。研究醫療政策的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進修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以該局11/12年度獲368億元撥款及700萬人口計算,每名長者及非長者,分別可獲約1.45萬元及約3,600元的醫療資源。
創傷外科九東等101周 九中等24周
政府自願醫保諮詢文件,推算65歲至80歲長者保費,約6,700元至1.2萬元,即保險公司認為有關金額可保障投保人,阮認為,這反映「政府畀醫管局嘅錢都唔少」。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表示,七個聯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以前攞開幾多就幾多」,九龍東人口增至全港13.8%,撥款比率卻維持10.1%。11/12年度九龍東撥款最少,每名市民只獲約4,000元醫療資源。多個專科的新症個案輪候時間以九龍東最長,包括輪候101周的矯形及創傷外科、98周的外科及78周的婦科。
相反最富有的九龍中聯網,人口只佔全港7%,但持續獲14.2%撥款,每名市民獲1.1萬元醫療資源;輪候時間明顯較九龍東短,如矯形及創傷外科只需24周。
梁家騮表示,專科門診每宗診症平均成本高達1,030元,「好多症唔係專科醫生睇,又係舊症,簡單好多,醫管局唔使畀租,理應唔使咁貴」。成本最平的港島東只需990元,最貴的港島西需1,290元,當中或有資源浪費。
政府於今年1月施政報告中提及成立督導委員會檢討醫管局。據了解,政府仍在製定10至20人的委員會名單,主要是醫療界及病人組織等,名單「唔會好意外」。檢討預計要一年,若期間發現醫管局有急切問題,會與該局商討盡快改善。有醫學界人士指,政府同意保留聯網機制,但檢討撥款安排。
梁家騮批評,醫管局管理差,沒有誘因改善服務效率,過去數年撥款增幅大過服務量增長,再加撥款也不能改善問題。阮博文也認為,「錢分唔勻,人手就分唔勻,有啲聯網等到死,有啲聯網唔使等;有啲醫生做到死,有啲醫生好嘆。撥咗錢畀我我就係咁做,成本貴都唔理,啲錢唔係用喺最有需要嘅地方」。
醫管局於1990年12月成立,首任主席為鍾士元。翌年接管所有政府及補助醫院。現管理41間公院和醫療機構、47間專科門診及74間普通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