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務委員會昨續審外科專科醫生陳溥深,被指無向中年男病人講解痔瘡槍手術風險及跟進術後情況的個案,病人遭刺穿直腸,並指病人有腹痛是「錯覺」,陳被控四項專業失德。控方專家證人、北區醫院外科顧問醫生張浩然作供指,當病人術後腹痛,醫生一貫會與護士共同為病人作臨床檢查了解情況,不會貿然指病人有「錯覺」。
記者:梁麗兒
張浩然表示,正常下當病人要做手術治療痔瘡,醫生須講解手術的好與壞,包括手術風險、復發率等,另須同時提供其他治療選擇。如講解過程要提及痔瘡槍手術的復發率,比傳統開刀切除痔瘡手術為高,然後讓病人選擇做哪種手術。
風險大較少人選擇
張認為,陳曾向涉及病人講解該手術有肛門收緊、術後留疤等風險屬足夠,但陳應同時為病人提供另一治療選擇。張又指,本港引入痔瘡槍手術多年,刺穿直腸、腹膜炎等屬已知併發症。若醫生曾向病人講解痔瘡槍手術有上述風險後,多數人不會選擇此治療。以他過往20多年臨床經驗為例,曾進行5,000多宗痔瘡手術中,痔瘡槍手術少於100宗,顯示病人較少選擇此手術。
對病人指控陳溥深無跟進術後腹痛情況、無提供檢查,並指病人感痛楚屬「錯覺」。張續指,若痔瘡槍手術成功,病人不應腹痛。當病人術後腹痛,醫生一貫會與護士共同為病人作臨床檢查了解情況,不會貿然指病人有「錯覺」。
控辯雙方昨又就病人應否做痔瘡槍手術作爭拗。張稱,涉及男病人所患的痔瘡屬較嚴重,即第四級別病情,若接受痔瘡槍手術,復發機會很高。 但辯方律師引述陳溥深所存病人資料指,病人病情不算較嚴重,只為第二或第三級別,適合做痔瘡槍手術。
患腹膜炎須開造口
陳溥深昨有出席聆訊,但無作供。聆訊今日再續。涉及男病人09年因患痔瘡向陳溥深求醫,翌年2月做痔瘡槍手術,術後感腹痛及排便困難,但被陳指為「錯覺」。病人其後往公院求診,證實直腸穿孔及患腹膜炎,要做緊急手術,一度開造口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