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休遊1:大埔滘青森 祝你菇毒快樂

周日休遊1:大埔滘青森 祝你菇毒快樂

連綿春雨,人或許絕迹於郊野,卻是菇菌的最愛。菇菌的的骰骰、形態多變,百看不厭,不知不覺中了「菇毒」。不過,每年真的常有人誤吃而中毒垂危或致命,莫非無毒不是菇?踏雨步入香港的菇菌天堂——大埔滘,解開菇疑。

記者:邵超

攝影:劉永發、部份照片由Alvin Tang、Samson So、Mao Morning、Bowie Fung提供

模特兒:Chantale(Portamento People)

神秘?

菇菌子實體的生命周期很短,像鮮花一樣很易枯萎,坐在林間細賞,勝於摘回家變乾屍。

每年春夏是最佳賞菇期,大埔滘、烏蛟騰和西貢都是賞菇勝地。菇菌天生是水造的,生於暗處,樂於做低頭神探尋菇蹤。甫抵大埔滘就見路旁木枱上放着一截枯木,長着大量菇菌,還有多條枯木豎在旁邊,倒像是有人備下的教材,事太湊巧倒覺一絲詭異。我們所見的菇菌,其實只是菇菌要散播孢子的生殖工具,叫子實體,菇菌一生主要以躲在土壤裏的菌絲存活着;因為生長環境神秘,人類對菇菌的宗教崇拜有着悠久的歷史。看台灣製作的《我們的島:真菌的魔法》,原來中國古代經典《山海經》記載了靈芝神話的起源,指其為象徵吉兆的瑞草,在道教裏五色靈芝和伏苓亦被視為重要的長生仙藥;古瑪雅人膜拜真菌神,各家各戶會製作石刻蘑菇雕像放在家門前,以保家宅平安和祈雨;印第安人巫師嚼毒蕈得以靈魂出竅,而歐洲人則將毒蕈「鬼筆」視為噩耗。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保留了香港最原始的森林生態,林木青鬱,細雨氤氳與原始森林的景色是絕配,踏着青石板路漫步林間,飄忽的霧氣一下子就把人工的欄杆掩沒,那時候才叫百分百純正深山仙境,菇菌天天活在這樣的仙境裏,想起歐洲一則美麗的傳說,仙女們或小精靈在夏末月光下,於森林中圍圈通宵跳舞,踏痕就會長出一圈菇,英國人叫它做仙女環,真身是環狀排列生長的綠褶菇。自然護理區有四色林徑,藍路和紅路密林深處最多「菇兒仔」,大道上習慣留意腐木,多有機會與各式真菌來個不期而遇,但專家教路,深入林間,找到寶物的機會更大,只謹記一點,小心青苔濕滑。

現實世界

菇菌生長沒有地域性,有機會在同一位置長出不同菇菌,捉摸不定才令人着迷。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裏的天然河溪,孕育了很多淡水魚。

紫條溝小皮傘:初期呈鐘形,成熟後變得扁平,群生。

側耳:喜歡打側生長,食用菇一種。

散尾鬼筆為繁殖,會散發惡臭吸引昆蟲。

朱紅菌:香港常見的多孔菌,寄生在死枝、傷口、死樹或樹樁上。

金黃鱗蓋菇:屬木腐菌,表面有明顯的鱗片。

蟻蟲草:真菌孢子侵入螞蟻身體裏面控制宿主,螞蟻死前形同喪屍。

青苔和地衣即為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體,幫助植物對於土壤養份的吸收。

扇形小孔菌:屬木腐菌,在木材上形成白色腐朽。

毒物?

是真菌博士鄧銘澤(Alvin)介紹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尋菇蹤,這人天生愛菇成癡,常帶學生或團體到這兒作菇菌導賞,由碩士、博士論文到工作也與菇菌有關,現職為樹木作風險評估及病理診斷,並在面書成立「菇菌之友」群組( http://www.facebook.com/# !/groups/MushroomFriends/)。「真菌在自然界是雙非,它既非植物,亦非動物,而是屬於一種獨特的生物界別。」Alvin在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撰寫的《香港常見的木材腐朽真菌》中如此寫道。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真菌,便是食用菇菌,像中國人吃冬菇已有千年歷史。最近有人誤食有毒小托柄鵝膏菌致急性肝衰竭,其實不是獨例,外國更多,他寫這篇單張的目的,是讓人拿着單張或上網瀏覽方便辨認野菇,不致貪吃惹禍。素知越美麗的菇菌越毒,Alvin即時糾正:「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像最常見的毒蠅鵝膏菌,有着艷麗的紅色,它只含有致幻覺的物質不會致死,好些啡白色的菇反而是有毒的,不能單靠顏色判斷。它的毒性在加熱煮食後仍然存在,連湯喝下,毒的劑量更多,毒上加毒,但觸摸和聞菇卻不會中毒。」就像我們都愛吃垃圾食物,Alvin說毒菇特別好吃,有股引起食慾的神秘香味。迷幻蘑菇中以魔菇最受注目,科研指魔菇所含的迷幻劑「裸蓋菇鹼」,會令人出現欣喜若狂的幻覺,最近全球首宗用它治療憂鬱症病人的臨床試驗卻因裸蓋菇鹼是非法藥物而受阻,相反在荷蘭雖一度擬禁,但魔菇和大麻一樣可隨處買到。

2010年就有美國格鬥家喝迷幻蘑菇茶後失常生劏朋友,方大同因此寫了一首玩食字的反毒歌《無菇朋友》。

Alvin喜歡真菌,可以將所有的垃圾分解,變成養份,是大自然界的清道夫,加速大自然中物質的循環利用。

Alvin喜愛收集菇物,這些日本食玩模型造型美輪美奐。

《香港常見的木材腐朽真菌》可在漁護署的香港植物標本室網頁裏「刊物」一欄找到。(www.hkherbarium.net/)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前往方法:大埔墟火車站乘小巴28K於松仔園下車,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沿馬路上行15分鐘到達四色林徑的起點。

毒菇真面目

純黃白鬼傘
表面有黃色粉末,菌褶同樣呈黃色,其毒素能引起劇烈胃痛。

螢光菇
寄生在樹上,滂沱大雨時才會看到,它發出光芒來吸引生物前來採食以傳播孢子,具微毒,勿吃。

綠褶菌
本港野外常見,菇頭底下的褶紋滿佈淺綠色的孢子,誤食會引起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日本鵝膏菌
毒性極高,食用一小株便有機會致命,一般引起強烈腹痛、嘔吐、下痢等症狀。

地星
中國《西園菌譜》記載,地星嫩時香味像松露,中間部份彈出的黃粉若入耳,隨時變聾。

花褶菇
所含毒蠅素引致神經性中毒,服後除有腸胃炎症狀外,還會精神興奮、錯亂,少數中毒死亡。

錐鱗白鵝膏菌
咬兩口的份量(50克)足以致命,簡直就是黑白無常招魂。

黃裙竹笙
長得與竹笙相似,但菌褶是橙黃色且具有微毒,不可食用,只有數小時生命,發出腐臭引來螞蟻和蒼蠅,以助傳播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