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生活繁忙,不但缺少運動,連每日的基本步行量也不足夠。香港公開大學研究發現,僅26.5%上班族在日常生活中能每日步行一萬步,達到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水平。各類型工作中,以機器操作員及文員行路最少,每日步行數目均少於8,000步。學者提醒,多步行除有助預防體重超標,更能減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記者:嚴敏慧
世衞將步行列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若每日能步行最少一萬步,有助各項健康指數達標。公大科技學院護理學系於09年11月至10年12月期間,共招募了893名18歲以上、來自九大工種的全職工作人士,要求他們連續七天使用計步器,記錄他們在工作天時,每日的步行數目。
文員常用電腦排尾二
結果發現,參與者每日步行2,227步至20,236步不等,平均每日步行步數則為8,661,約走路4.96公里,但並未達到世衞建議的一萬步標準。研究根據參與者步行步數分為三組,57.1%每日步行6,000至9,999步,屬「有些活躍」組別,每日步行少於6,000步的「不活躍」組別則佔16.3%人,只有26.5%人每日行超過10,000萬步,能歸入達標的「活躍」組別。
該系副教授李燕瓊表示,如果以統計處的工種分類,所有工種的平均數都未能達到世衞建議的日行一萬步水平。在上班日行路最少是機器操作員與裝配員,即司機、印刷機操作員等,每日平均只行6,875步;文員則緊隨其後為行得最少的第二位,每日平均只步行7,700步。
李燕瓊分析認為,機器操作從業員的工作流程本身行路機會少,而文員在辦公室工作,對着電腦處理文件為多,步行機會亦相對較少,故兩類工種行路少的結果實為正常。至於行路較多的工種,則包括漁農業工人、麵包師傅等工藝人員,以及空姐與店員等服務業及商店銷售人員。不過,研究並未包括參與者的其他運動數據。
研究團隊又為參與者量度身高、體重、腰圍及臀圍,顯示平均年齡35.8歲的參與者中,32.5%人體重指數(BMI)超標,屬過重或肥胖組別。不過,研究發現行得多的人不一定特別瘦,若與步行數量共同分析,參加者行得越多BMI越高,結果與外國研究有些微差異,或與BMI較高者自覺要「行多啲」有關。
健體良方減患病風險
港人超重及肥胖問題嚴重,李燕瓊表示,步行為日常中的最佳運動,不用特別器材及服裝,任何年齡層也能做到;步行可減低患心血管、中風、各類癌症等風險,實為健體良方。本港有兩成在職人士每日坐10小時,研究團隊建議市民多步行達至健康人生。
各行業每日步行數目
職業(步行數目)
工藝及有關人員
(9,417)
漁農業熟練工人
(9,325)
服務工作及商店銷售人員
(9,113)
非技術工人(8,837)
輔助專業人員(8,210)
專業人員(8,153)
經理及行政人員(8,128)
文員(7,700)
機台及機器操作員及裝配員(6,875)
資料來源:香港公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