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建局昨啟動第二輪「需求主導」重建計劃,涉及深水埗兩幢舊樓共420戶居民和251個業權,估計總發展成本達23億元,日後可提供270個單位。局方又首次設立緊急援助金,向佔用天台的住戶提供2萬至8萬元補貼,但一家四口的天台屋住戶黃先生指,香港租金高昂,援助金只夠租劏房一年,寧願分文不收換取入住公屋。
記者︰潘柏林
市建局職員昨日到兩個重建項目進行人口凍結調查,分別是位於九龍道1至3B號及僑蔭街1至5號,地盤面積約600平方米。另一項目位於通州街270至286號的通州大廈,地盤面積約1,600平方米,天台上有十多戶天台屋居民。
由於涉及的天台屋住戶並非法定業主,又非租戶,過去會歸類為佔用人身份,並沒有任何的補償和安置。
據悉今次市建局臨時敲定設立緊急援助金,因為通州大廈曾有三次執達吏上門收回天台屋的紀錄,天台屋住戶隨時會被迫遷和無家可歸,故市建局在啟動重建計劃後,決定按人頭提供補助金協助住戶另覓居所。
市建局總監(收購及遷置)黃偉權指,補助金受惠範圍按人口凍結調查為依歸,若天台屋住戶擁有其他物業將不獲補償。市建局暫訂兩人可獲31,000元,9人家庭可獲約8萬元,有特別需要住戶會轉介社會福利署跟進。
「租得一年樓,點搬?」
黃先生一家四口住在天台屋,育有兩名分別讀幼稚園和小學女兒,每月靠任職散工賺7,000元。他坦言輪候4年公屋仍未上樓,市建局提供5萬元補助金,未能徹底解決住屋問題,「佢賠錢畀你,但上唔到樓,嗰5萬蚊最多租得一年樓,點搬呀?」
獨居的李先生20年前按口頭協議以20多萬元購入天台屋,如今只收回24,000元援助金。
李先生批評大業主和市建局做法猶如強拆,「呢度係香港嚟!唔係大陸,冇理由強拆,你點都要有啲恩恤畀我哋,冇屋住就幫佢哋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