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障少年彈琴叻 認字難

學障少年彈琴叻 認字難

【記者林賽香報道】「睇見啲字,就好似電視雪花畫面,認唔到字,讀到中學26個字母都搞唔清」,現年16歲的文智立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簡稱學障),中一才治理。自小缺乏治療下,IQ由小一時近資優水平(即逾130),跌至中三時的普通水平(約100)。目前全港約有二萬名資優生,當中4%、約800人患有學障。

甜品店實習練寫字

智立與文字,像有仇一樣。去年暑假,他在甜品店實習,藉着為客人落單來鍛煉寫字,「楊枝甘露、焦糖蛋白、芒果布甸、心太軟……」字迹東歪西倒。餐牌聊聊百餘字,他笑說:「背默咗兩、三個星期餐牌,先記得啲字。」
現讀中五的他,自小學開始,除了數學成績彪炳,其他科目總是滿江紅,「睇一陣間書,隻眼就自動望去第二度」,閱讀困難,影響認字及記字能力。但小一IQ測試卻近資優水平,「老師覺得我唔係蠢,就係懶」。升中後問題更大,始於中一被學校安排接受學障改善訓練。
智立來自單親家庭,家境清貧,母親終日為口奔馳,沒察覺他有學障,明知走不了傳統升學之路,智立遂開拓另類技能,去年暑假參加觀塘循道衛理的職業導向計劃,在甜品店實習做侍應,老闆娘讚他聰敏,計數快又準。
三個月前,循道衛理安排他學鋼琴,透過彈琴和看琴譜,以改善手眼協調為目標,後來還啟發音樂才能,「希望考到8級,可以教琴賺錢」;鋼琴老師Amy讚他有天份,「節奏感好,學咗冇耐已經識彈十幾首」。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指出,IQ下跌可能是小學和中學採用不同的測試版本,「或者係學障、專注力影響到學生吸收新知識,腦部刺激少咗,IQ就跌」。
每收一名學障生,學校可獲每年1萬至2萬元資助,但鄧澔明指:「學校根本唔知點使呢筆錢,唔知點教?」在教育局技術支援不足下,有些學校索性集中操練其他學生,放棄學障學生。

學習困難非智力有問題

【話你知】
「學障」是指患者在學習能力方面出現困難,常見的有閱讀障礙、特殊語言障礙、操作協調障礙、視覺空間感知障礙及數學運算障礙等等;但並不代表智力有問題。
文智立患的是閱讀障礙,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異位,引致閱讀時把文字當成亂碼,無法正確入腦;最大特徵是寫字左歪右倒、左右部首調亂、容易混淆b、d、p、q等,而且閱讀時眼睛不自控地跳行。
學障暫無藥物根治,但可透過訓練提升學習效果,例如藉認字遊戲加強記憶,6歲前是矯正學障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