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尾洲際國家盃將由GoalControl提供門線技術,如果順利,會在明年世界盃採用。GoalControl能擊敗去年世冠盃使用的兩家門線技術公司Goalref及鷹眼(Hawk-eye),可謂爆出大冷門。至於鷹眼已獲英超選用,亦有着數。科技協助執法,已是大勢所趨。
當初國際足協討論門線技術,我已經好期待;不是期待它有幾準,而是等它幾時「失準」:幻想門線技術直駁球場大螢幕,如果球入晒白界螢幕都無反應;或者美斯未起腳螢幕就猛閃話「入波喇!」豈不非常搞笑?
國際足協當然無咁儍,所以選用的門線技術,入球訊號只「靜靜雞」傳到球證手錶。 至於原理,鷹眼是靠球場不同位置的高速攝影機,估計皮球去勢是否已過白界。相比下,最初「三間牌」的晶片足球和Goalref,要用特製皮球植入晶片,而且所有門框都要改裝感應裝置,程序繁複。故據聞鷹眼偏差率雖較高,仍預計會最終拍板使用。
然而,英資公司鷹眼最終敗給運作原理接近的德國公司GoalControl,未知內裏是否牽涉甚麼政治因素。但細讀GoalControl資料,發覺真係幾勁:只需安裝14部高速攝影機(兩邊龍門各7個),任何現有用球及門框都可投入運作。而且在爭議出現時,觀眾更可透過大螢幕一同重溫電腦模擬的3D畫面,諗起都過癮!弊在今夏洲際盃轉播權仍未有聲氣,唔知香港觀眾有無機會先睹為快?
方柏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