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卓爾夫人死咗。」「吓?不是吧?」「中風死咗,80幾歲。」
心情沉重,若有所失。有把聲音對我說:香港完結了。
鐵娘子90年開始淡出人們視線,她在人民大會堂仆倒時,我只有幾歲,我都不知道我其實是看直播還是重播見證這個歷史時刻。
對香港人來說,她的身份不是英國首相,卻是代表香港的講數阿姐。今天很多人評斷戴卓爾夫人的功過時,常說她誤判中國立場,又揶揄她誤當中國是阿根廷,香港卻不是福克蘭……但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幾多香港人都希望戴卓爾夫人的誤判是正確呢?
她和鄧小平講數時,說「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治。如果中國宣布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和後果。」這句是威脅、是詛咒,還是預言?今天不幸言中。
國內傳媒描述鐵娘子世紀一仆時,解讀為「代表女強人的落寞、英國的衰落」,sorry,對香港人而言,那是預言香港的PK。
我明白回歸已經17年,港英時代早就隨着一聲汽笛和滿天的淒風苦雨結束,但戴卓爾夫人卻似是港英回憶的最後見證人。和她談判的鄧小平走了,和她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趙紫陽也走了,今天她自己也走了,她的戴卓爾夫人10年走了,光輝的香港80年代也走了。
香港人是眷戀港英的,每次看見肥彭,大家都期望他為香港講兩句話,戴卓爾夫人走了,媒體都引述一些和她相交的朋友,說她生前仍然記掛香港,又說她對失去香港耿耿於懷。或者香港人一廂情願的覺得英國放不下香港,但《鐵娘子》電影居然沒有半格香港前途談判的畫面,在西方人眼中,香港是可以取捨的章節,這倒和英國在97問題的取態吻合:就這樣,not turning的鐵娘子,在香港問題上tur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