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工罷工兩周 勞資首對話<br>資方嗌肚餓結束談判

碼頭工罷工兩周 勞資首對話
資方嗌肚餓結束談判

【碼頭風雲】

【本報訊】國際貨櫃碼頭工潮持續兩周,資方與三大工會昨召開首次談判,未見突破發展,談判今日繼續。代表罷工工人的職工盟碼頭業職工會指談判時間太短,加上政府刻意安排工聯會與資方進行另一場談判,工人尚未談到加薪,資方就以「肚餓」為由結束會議,怒轟工聯會介入影響談判進度。代表HIT直屬工的勞聯則批評,HIT欠誠意,即使面對面也不願參與談判,要透過勞工處傳話,揚言考慮將按章工作行動升級。

記者:張文傑 鄭啟源 林社炳 馬志剛

首日談判分兩場進行,上午由代表罷工外判工的碼頭業職工會,與外判商高寶、永豐談判,HIT由人力資源總經理謝婷婷列席。近百名罷工工人留守在貨櫃碼頭等候談判消息,工人聚集齊收聽電台及上網,留意談判最新發展,氣氛緊張。
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會後指,談判歷時約三個多小時,已向資方提出飯鐘、加班津貼、洗手間安排、假期等問題。惟會面時間不足,尚未談到關鍵的加薪問題,資方就以用膳為由中斷談判。他指,外判商有抄下勞方訴求,但未有作任何有回應,勞工處亦有記下一些有關以薪代假等情況,了解有否違反勞工法例。

碼頭工潮持續兩周,逾400名工人仍堅持繼續罷工。黃永俊攝

罷工基金暫夠支持多11天

何偉航說,談判並非簡單地提出每更加薪100元,同時要討論工作尊嚴及待遇問題。他批評,勞工處安排欠妥,刻意安排其他工會下午與資方開會,令談判無法連貫進行。現時罷工行動會繼續進行,罷工基金已累計籌得445萬元,扣除早前派發的三筆津貼,暫足夠支持多11天。今天下午,職工盟與資方會恢復談判。
職工盟談判代表黃兆祥指,不擔心談判會拖延太久,重申工聯會不代表罷工工人,「如果工聯會方案同我哋一樣,(事後)佢哋話達成,由佢哋講囉」。他不擔心工聯會騎劫談判,「咁多日佢哋做過乜?大家心裏有數」。
第二場談判由工聯會屬會與勞聯屬下直屬工談判團代表,與外判商會面,較首場會議長半小時,但同樣未見成果。工聯會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柏燦會後指,工會向資方提出八大訴求,包括加薪12%及定期檢討薪酬,但資方未有回應。他否認工聯會在談判階段才忽然介入,指工會去年8月已向工人做問卷調查,以及發起示威遊行,「可能大家冇留意,我哋一路有做嘢」。他又迴避工聯會的代表性,聲稱如有結果,會諮詢會員意見。

職工盟代表不滿政府在勞資談判加入工聯會,影響談判進度。何家達攝

永豐負責人黃志德形容會議有建設性,但不肯回應加薪幅度。

陳錦康批評碼頭外判商漠視職業安全,員工在長期工作下五勞七傷。

HIT只願列席拒絕參與

勞聯國際貨櫃碼頭職工總會談判團代表曾炳發稱,HIT只願列席拒絕參與談判,即使面對面也要靠勞工處傳話,批評資方欠缺誠意,揚言會考慮將按章工作行動升級,「點解面對面坐喺度,都唔可以對話尋求解決方法」。
外判商永豐負責人黃志德指出,會面有建設性,昨日討論的待遇問題是容易解決的部份,今天開會將就加薪問題交換意見,希望透過討論解決分歧,又呼籲罷工工人保重身體。
勞工處首席勞工事務主任陸慧玲指,兩場會面氣氛正面,有信心雙方最終能達到共識,碼頭公司雖只是列席,但亦有就部份事件作回應,但她未有透露詳情。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承認,調解會分開兩場舉行做法不理想,呼籲勞資雙方保持對話,而不是對立。
碼頭工潮遲遲未解決,九倉副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指唇亡齒寒,但由於旗下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1月時已加薪5%至6%,加上公司外判工比例較HIT低,故工潮對公司影響不大。

570教師聯署撐罷工

【本報訊】一群教育工作者上周五發起聯署支持碼頭工人,截至昨日收集到570位老師簽名,大專學者佔七成。學界下一步策劃邀請全球學者參與聯署,又計劃捐出藏書在大學義賣,善款捐予罷工基金。教協昨再向罷工基金捐出三萬元,亦籌備將碼頭罷工事件製成通識教材,教育下一代外判制度和全球化等議題。

學界擬辦義賣籌款

聯署聲明要求僱主還工人有尊嚴的工資和合乎人道的工作環境,並承諾不對罷工工人秋後算賬。發起聯署的學者昨到勞工處葵興辦事處,聲援參與談判的工人,港大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促政府盡快立法訂立集體談判權。
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計劃發起書籍義賣,聯盟代表謝永齡指出,大專學者的藏書數以噸計,預計每日籌到七萬元。
國際工會網絡(UNI)日前在新加坡召開亞太區執委會,出席會議的職工盟執委張麗霞表示,UNI已去信HIT,要求改善工人待遇,UNI稍後會捐錢予罷工基金。
昨陸續有市民捐贈物資到碼頭,有工人在社交網站「碼頭的辛酸」發佈圖片,指一位支持工人的李先生,送出40箱即960盒曲奇餅到罷工現場。曾在和黃旗下百佳超級市場任理貨員的關先生,昨買了200元點心慰勞罷工工人。他稱非常同情和黃屬下貨櫃碼頭外判工苦況。

工聯會代表為待業司機

【本報訊】潛水多日的工聯會代表昨與HIT外判商談判,工聯會屬會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代表李炳光(圖)在會前搶閘發言,聲稱自己在HIT工作20年,代表HIT內所有工種,但在記者追問下,始自爆自己原來只是一名待業貨櫃車司機,其任職的公司於年初結業,當時他曾聯同一群受影響的司機向李嘉誠追薪。

無交代如何獲授權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昨派出多名代表出席談判,會前記者追問主席卓輔明對罷工工人聲稱工聯會不代表他們的看法,站在卓旁邊的李插嘴問記者:「何謂代表性呢?我本人喺HIT做咗20年,咁算有冇代表性呢?」他續稱:「老實講,如果李先生(職工盟李卓人)話代表罷工工人,呢樣嘢我唔否認,但問題係我代表HIT所有工種,請問聲,咁我代表性夠嘞啩。」
李炳光初時只肯透露姓李,記者多番追問下才公開全名,「事實上我呢個名20幾年冇改過,喺碼頭入面識我嘅人叫我鬍鬚B,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他又自揭是貨櫃車司機,但之前任職的公司三寶在年初結業,現時仍未有着落。記者在會前不斷追問他如何取得工人授權,他推說會後才慢慢交代;但談判結束後,李拒再開金口。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聲稱有約400會員,據了解不少會員屬貨櫃車司機。職工盟幹事王宇來稱,碼頭有逾千名司機,有司機聽完李炳光偉論後問:「我幾時授權你代表我呀?」

資方 勞處 無視職安健

【本報訊】貨櫃碼頭工人長年超時工作,身體五勞七傷。工業傷亡權益會連日走訪各碼頭工種工人,直指資方無視職業安全,勞工處同樣視若無睹。該會認為僱主除了加薪,更須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職安健水平。

巡查被指草草了事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舉例指,塔式、龍門式吊機操作員要長時間留在駕駛室,連續10至20多小時維持同一姿勢低頭下望、彎腰,平均每12小時吊140多個櫃。有入職不足一年機手腰頸勞損、肌肉痠痛麻痹普遍,有人椎間盤突出,更有人要施手術。
在船上、橋邊工作的抓結員、理貨員等,烈日暴曬容易中暑,打風落雨更要冒險爬上數十呎高的貨櫃上固定櫃箱,卻無安全帶等設備,部份船上外判工人更要在未接受培訓下負責拉纜固定船隻,工人安全未獲保障。抓結員在船上工作,一旦要如廁,也因船上的廁所不會開放給他們,因而要在海邊解決。此外,他們長時間要扭動又重又長的鐵枝,很易造成手部、肩部勞損。他們要在貨櫃之間穿過,易從高處墮下,下雨天工作時,因貨櫃濕滑,特別危險。
「據知碼頭安全主任要做安全評估,咁到底評咗去邊?」陳表示,職業安全勞工處責無旁貸,但每次巡查皆草草了事,公司也配合「做戲」,「教晒員工點答,仲扮有人接更放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