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芬尼根們醒來 - 西西

蘋果樹下:芬尼根們醒來 - 西西

愛爾蘭人有首歌謠,名《芬尼根的守靈夜》,歌辭分五節,每節八句。一人唱完一節歌辭,眾人接着唱四句副歌。歌辭是說有位芬尼根紳士,酷愛喝酒,工作的時候,跌下梯子死了。眾人為他守夜,依循傳統,吃喝跳舞打架。喧鬧中一隻酒杯飛來,潑灑在床上的死者,他醒來,復活了。喬伊斯把這歌謠寫成一部深奧難讀的作品,如今中譯譯出了第一卷,譯者其志可嘉。大綱整理出來,可其中隱藏的意思還是密碼一般,因為字詞艱澀多變,許多都是作者自創、改造,或者外來語、擬聲,加上夢幻、意識流,以至自由聯想,至今許多仍未破解。例如,最明顯的:星期一是Moanday,星期二是Tearsday,星期三是Wailsday,星期四是Thirstday,星期五是Frightday,星期六是Shatterday,星期日是Senday。這種遊戲,效果是整個星期令人啼笑交集。上世紀三十年代很新鮮,只是如今用濫了。
小說的情調同樣充滿狂歡節的戲謔,嘻嘻哈哈,撇開專家煩瑣的考證,普通讀者仍然可以讀出樂趣。說是守靈,並不哀傷,反而嘻笑玩樂,趣事多多。經過這數十年後現代小說、電影之類的再教育,對書中的斷裂、離題、情節淡化、拼貼、顛覆、插科打諢、文字遊戲也就見怪不怪,喬伊斯原來是第一位後現代的大師。要是認識一點愛爾蘭的歷史文化、宗教與神話,對這本奇書當然會多一分同情的了解。
主角是開小酒館的夫婦,有一對孿生子,另有一女。人物很多,其實都是男女主角的多重化身,在不同的時代出現,是阿當夏娃,又是河流、樹木。這小說除了可閱,還可讀,因為充滿聲音:雷聲、雨聲、河流聲、洗衣聲,甚至小便聲。都是作者刻意營造,他打通了眼睛和耳朵。
小說分為四部,第一部份寫神話時代,從伊甸園流出的一條河寫起,流到都柏林,經過小酒館和西鳳凰公園的威靈頓紀念館。鳳凰有浴火重生之意,酒館老闆HCE(縮寫)顯然是那位芬尼根的再生。小說中威靈頓和拿破崙的戰役和歷史書上記的不同。在公園中,HCE犯了罪,罪名說法不同,仍被判入獄,還建了墓,但HCE失了蹤。子夜一隻老母雞在泥地挖出一封信,內容就是這小說的文本。小說第二部寫酒館打烊後,老闆喝光客人剩下的酒,上樓梯時跌下,死了。小說第三部講了螞蟻和蚱蜢的寓言。喬伊斯認同蚱蜢的態度。小說最後一部只有一章,天亮了主角復活。他會去找妻子女兒。妻子名字縮寫ALP,是都柏林一條河流。小說最後一個字是The,正好和小說第一個字riverrun連接,循環流淌。
書名Finnegans Wake的「芬尼根人」是眾數,指的是中世紀愛爾蘭新芬黨的抗暴英雄。書名第二字守靈,則兼指甦醒。喬伊斯花了十七年寫出這麼一部愛爾蘭史詩,豈無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