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碼頭工潮,工人罷工爭取加薪,僱主認為工會介入增添談判難度,有政客更稱「工運不應有工會介入」。浸會大學管理學系教授趙其琨解構工會角色,認為工會在工潮及勞資談判能起專業中間人作用,資方可正面看待工會。以下是《蘋果》記者與趙其琨的訪談。
記︰《蘋果》記者趙︰趙其琨
記︰從管理學上,如何看勞資關係?
趙︰經濟學上,僱傭關係是商業合約,僱主想少付一點,僱員則要合理報酬,雙方此消彼長。從管理學角度,商家目的要在營運中賺取利潤,無必要吝嗇、剝削地設計薪酬結構,相反要以合理薪酬令工人做得安心及開心,保證生產質素。
記︰工會在勞資關係中,有何種角色?
趙︰很多工人對市場、經濟循環及公司營運不了解,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應得權利,工會能起專業中間人作用,有存在必要。僱主可正面看待工會,視工會為策略伙伴,讓工人明白自己能得到合乎市場水平的待遇。
記︰碼頭工潮中,有意見認為工運不應有工會介入。現時工會加入勞資談判,會如何影響談判走向?
趙︰談判始終是專業技術,工人未必掌握得好,工會的功能就是教育、幫助工人參與談判。在勞資薪酬談判中,工人會選擇由工會出面協助談判,不過僱主不希望工會介入,想由勞資自行談判也不算有錯,只是雙方各有看法,最實際是「埋枱傾」。
記︰罷工工人授權職工盟出席勞資談判,勞福局則同時邀請工聯會及勞聯加入,能否推斷背後是有政治目的或其他作用?
趙︰不清楚政府原因,但工潮過程中,有其他工會介入情況曾經發生,如扎鐵工潮。對工人而言,最重要是哪個工會最能提供協助,扎鐵工潮最後得到圓滿結果,顯示由哪個工會出頭不重要,最重要談判結果能否滿足大部份工人需要。
記︰如何看職工盟、工聯會及勞聯三大工會的差異,是否有人打算在今次工潮抽政治油水?
趙︰三大工會的談判方法及伎倆大同小異,只是每次工運採用招數有所不同。如果政治人物想要撈取政治油水,無論工運、學運以至社運都可以發生,所以並非一個issue(問題)。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