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公佈最新出口數字,上月出口按年增長10%,較首兩個月的逾20%增長急回;出口則錄得14.1%增長,遠勝預期的5.2%。總結首季,出口增長18.4%,進口則增8.4%。數字不俗,但航運股首季表現肉酸,中海集運(2866)、中海發展(1138)及蝕錢王中國遠洋(1919),年內累跌13%、20%及5%。
外圍經濟處復蘇周期,出口量亦見上升勢頭,偏偏航運股不升反跌,究其死因,是運費未見同步上調。反映乾散貨運費的波羅的海指數,年初曾有一輪升勢,可惜很快無以為繼,前晚報856點,較3月下旬930回落8%。
集裝箱方面,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3月下旬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回升至1111.86,重返年初水平,較乾散貨為佳。航線方面,北美需求較穩定,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維持75%,惟運費輕微下調。首季為航運業淡季,運費一般偏低,第二、三季旺季來臨,只要經濟環境許可,運費及運量應有不俗升幅。
航運業回暖帶動升級潮
各大船企本月初計劃加價,美西、美東航線40呎標準箱(FEU)計劃加400及600美元。部份航企指隨着工廠復工,4月出貨量將有較大回升,有意於4月中旬加價,20呎標準箱(TEU)加幅為500美元。
三隻航運股中,中集運主力集裝箱業務,中海發展則從事乾散貨,中國遠洋兩業務各佔半。鑑於鐵礦石、煤炭等乾散貨船需求疲弱,運費難有大升空間,中集運應是博turnaround的首選。
航運市場去年末季隨經濟回暖而回穩,2011年虧損27億元人民幣的中集運,去年靠第四季反撲,全年轉賺5.2億元人民幣。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中集運今年預測PE 29倍,明年則降至11倍,只要第二、三季交到功課,大行re-rating刺激下,有助股價回勇。至於連續兩年勁蝕逾百億的中國遠洋,彭博估繼續見紅,買中遠猶如倒錢落海。
中集運年初曾高見2.70元,現價已回調28%,不妨分注吸納。
王昇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