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br>詰難外交 易誤判損形象 - 李平

盡論中國:
詰難外交 易誤判損形象 - 李平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曲終人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旨演講,並未讓外界對中國領導層的外交新思維增加多少理解。他強調「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的指摘對象,與中國新任外長王毅「不允許在中國的家門口生事」之說的警告對象,近日都成為國內外傳媒競猜的熱點。

安撫國內鷹派人士

中國一些不滿「韜光養晦」外交政策的鷹派人士,對習近平、王毅的表態大為讚賞,認為這是中國挺起腰杆的表現,「彰顯的是責任大國的深深底氣」。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繼續耍太極,指「習近平是針對亞太地區安全合作闡述了有關觀點」。北京《人民日報》的評論說得玄之又玄:「誰有搞亂世界之心,一己之私就指誰。」官方新華網的評論也稱:「有些國家要麼無事生非、無故挑起事端,要麼找別人的茬、拆別人的台,盡幹一些不招人喜歡的事。」
那麼,中國是警告宣佈進入戰爭狀態的北韓,還是警告可能激怒北韓的美國?是針對北韓問題,還是包括東海、南海糾紛?其中的分別不可謂不大。中國不能旗幟鮮明地指摘北韓挑釁,或者指摘重返亞太的美國拆中國的台,都說明習氏外交的基調仍是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只不過改用高調的外交詰難去安撫國內鷹派人士,但這種指向不明的外交詰難,極可能引致海內外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看法分歧甚至誤判。

博鰲論壇令人失望

其實,今屆博鰲論壇年會是令外界失望的。習近平演講中「努力使自身發展惠及周邊國家」的承諾,「亞洲穩定需要共同呵護」的呼籲,被視為老調重彈。而論壇發起者的日本、菲律賓都沒有元首與會,令中國新領導人的亮相失色,甚至有一些中國學者公開把日本、菲律賓也劃為習近平、王毅詰難的對象。
海外輿論還關注,習近平從出訪俄羅斯、非洲到出席博鰲論壇,其外交騷之高調不亞於內政問題上的反貪騷。這種強勢形象一旦沒有實際行動支撐,中國領導人的形象和公信力就有崩潰之虞。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