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誰能站在鐵娘子肩上? - 盧峯

國際Z世代︰
誰能站在鐵娘子肩上? - 盧峯

鐵娘子戴卓爾夫人辭世後,英國首相卡梅倫立時公開稱讚她是「偉大領袖,偉大首相,偉大國民」(a great leader, a great Prime Minister and a great Briton)。這樣的讚譽戴卓爾夫人無疑當得起,只是由卡梅倫這樣一位少不更事,閱歷功績欠奉的人來說好像有點格格不入,有點不夠班的味道,效果也跟九七年工黨首相貝理雅稱讚車禍逝世的戴安娜王妃為"The People's Princess"相距甚遠。
不過,此時此刻要找一個夠斤両為鐵娘子蓋棺定論的政治領袖並不容易。美國總統奧巴馬魅力不錯,但在外交上毫無建樹,令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縮減。德國鐵娘子默克爾在歐盟呼風喚雨,在世界其他角落卻影蹤全無。俄國強人普京長期執政,但他只有權術沒有想法及信念,除了獨裁者或想發動政變的人以外誰也不會拿他當楷模。
也許問題不僅僅在於當今政治領袖不夠班或閱歷有限,更在於國際政局從九十年代冷戰結束後大幅改變。主要是兩大陣營對決的格局瓦解,令地區、局部紛爭成為主調,即使是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變得向內望,不需要再有甚麼全球策略式佈局,其他國家更只能在瑣碎的事上嘮嘮叨叨,拿不出甚麼創見、想法來。

卓爾夫人在任的時候不一樣。那時仍處於東西方冷戰的高峯,蘇聯共產主義陣營雖不致再高調說要埋葬資本主義,但雙方仍在全球範圍內博弈,任何一步,任何一個地區衝突都要考慮對全盤局勢的影響,個別大國的舉動都足以左右兩大集團的力量平衡。
此所以法國對北約及美國若即若離固然是矚目的戰略選擇,戴卓爾夫人帶領英國跟美國攜手合作力抗蘇聯邪惡帝國更是牽動全球局勢的舉動。少了這樣的backdrop,政治領袖變得像管家婆那樣忙於在瑣事上打轉,誰也弄不清他們的方向。
當然還有意識形態之戰。自由市場跟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八十年代仍是兩套爭奪全球經濟權,思想主導的概念(還有一些人試圖找尋第三條路)。戴卓爾夫人作為自由市場的旗手,不但在冷戰中為自由選擇,自由市場護航,更身體力行推動有關改革,把奄奄一息的英國救回來,令私有化取代國有化成為政策的大方向。任何人想到自由市場制度的理念與實踐時,都不可能不提到鐵娘子和她的建樹。當今社會主義體系已破產,各國領袖及學者反而對自由經濟起了這樣那樣的懷疑,並開始推崇管制、壟斷為主的「中國模式」來。在政府、政客迷失方向的今天,怎能找得到夠份量的人評斷鐵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