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港人20件事

影響港人20件事

嘉禾電影勇於創新嘗試,這三十多年來引領着潮流,同時為港人留下不少集體回憶。

1 黃色戰衣

即是李小龍在《死亡遊戲》(73年)中勇闖五層寶塔時穿的黃色緊身戰衣,成為他的經典造型,全球李小龍迷梗珍藏一件。奧瑪花曼在《標殺令》血戰夜總會、周星馳在《漫畫威龍》將元華揪到飛天,都是穿上這件戰衣。

2 東亞病夫

世上有誰比李小龍說「中國人唔係病夫」更有說服力?在《精武門》(72年)飾陳真的他在虹口道場將班嘍囉打到一仆一碌,將「東亞病夫」牌匾歸還日本仔,為中國人吐了半世紀的冤屈氣。只可惜李小龍逝世後,唉…

3 雙截棍

自從李小龍將雙截棍發揚光大,屋邨的百厭星也多了新玩意,自製雙截棍左fing右fing,爆頭的不計其數(不要說你沒試過)。根據《香港法例》第217章《武器條例》,雙截棍現被列入違禁武器,想扮李小龍就要返內地,幾十元人民幣就買到一副雙截棍。

4 龍虎武師

龍虎武師絕對是港人值得引以為傲的職業,他們帶動了動作片熱潮,在世界電影史上應該有着他們的名字。那些被李小龍打到頭破血流、屁滾尿流的小嘍囉,忍辱負重多年也揚眉吐氣,有誰還記得成龍在《龍爭虎鬥》(73年)被李小龍KO?

5 詠春

無可否認,詠春因李小龍而令更多人認識,幾多好勇鬥狠的年輕人渴望家中有木人樁(有人真的會自製),可隨時練習黐手。想不到30年後,李小龍師傅葉問成為大紅人,關於他的電影一齣接一齣,黃秋生版《葉問—終極一戰》現已上映。

6 草根

許氏兄弟的《鬼馬雙星》(74年)、《半斤八両》(76年)和《摩登保鑣》(81年),主角全是草根階層,搭van仔、逼巴士,在工廠打工,在嬉笑間盡情控訴時弊。不過這批小人物遭遇再悲慘,始終有出頭一天,總比今時今日有生氣。

7 警察

成龍玩命式演出的《警察故事》(85年),徹底提升皇家香港警察的形象。片中扮演警員陳家駒,為對付壞蛋以身犯險,最經典由幾層樓高,飛身跳落掛滿電燈泡的柱子再滑下,當日在永安廣場食花生的市民肯定看呆了。

8 《警訊》

「生命作賭注,流下了英雄故事。」《警察故事》主題曲《硬漢子》自從被《警訊》強搶後,幾多熱血青年因為那慷慨激昂的歌詞而受感召,矢志加入警隊。當然,亦有人每逢聽到此曲奏起,即拿遙控器準備轉台。

9 香味電影

聲、畫似乎已滿足不到觀眾的要求,於是有首齣香味電影《薰衣草》(00年)誕生。得罪說句,金城武與陳慧琳的演技難以發揮,但那突然噴出的薰衣草味的確新鮮,當年亦掀起了香薰潮流,香薰生意做到成行成市。

10 九字真言

「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字真言,幾乎個個70後、80後都識念兼識做手印,全因為當年一齣改編自日本漫畫《孔雀王》的電影《孔雀王子》(88年)。扮演阿修羅的葉蘊儀(不是允兒)更是cute到無倫,秒殺日本宅男。

11 Try to Remember

黎明和舒淇在《玻璃之城》(98年)苦心經營的戀情,只能成為追憶,片中播出Brothers Four版本的《Try to Remember》也成為當時失戀飲歌。往事只能回味,就正如黎明口中的「We are the best」,如今只是自我吹噓的精神勝利法。

12 廣東道

尖沙嘴的廣東道是文化符號,曾幾何時有着濃厚的殖民地色彩。陳可辛電影《甜蜜蜜》(96年)中,黎明騎着單車載張曼玉回家,兩人輕輕哼着鄧麗君的《甜蜜蜜》,畫面閃過樸素途人與繁華商舖,感覺實在。誰會想到今日已幾乎劃分為自由行專區?

13 詐癲納福

嘉禾當年炮製「福星系列」電影,填補了宅男心靈,橋段公式化,幾位鹹濕主角一見靚女例牌詐癲納福,先過手癮而後快。最經典當然是《夏日福星》(85年),關之琳被騙進浴缸,濕身的她明顯透點,在當時未有電影三級制下,連豆丁也可看到這驚鴻一瞥。

14 殭屍

怪雞電影殭屍先生(85年)開創了殭屍片風潮,甚至紅遍整個亞洲,台灣電影《那些年》都加插一幕來致敬。中國殭屍又似乎比西方吸血鬼和喪屍更可怕,尤其那清朝服飾加上全白的臉,跳跳紮又打不死,是小孩的夢魘。雖則如此,「趕屍」及扮殭屍是當年小息時必玩的遊戲。

15 玉蒲團

鹹濕仔咪偷笑了,若不是當年戲院的哥哥姐姐手下留情,讓未夠秤的你都能混入場睇《玉蒲團之偷情寶鑑》(91年),一睹徐錦江與葉子楣在大水缸敦倫奇觀,該片也未必狂收1,800萬票房,並掀起了三級片熱潮。20年後的3D版更為轟烈,但可否讓未央生唞唞?

16 忍者龜

很難想像那四隻貌似垃圾蟲兼中了輻射的人形烏龜(fans勿插)會如此受歡迎。當年嘉禾製作的《忍者龜》(90年)全球熱爆,衍生的產品如遊戲、文具、貼紙、公仔不計其數。導演更用了最高明的廣告植入方式,將必勝客人氣推至高峯。

17 發錢寒

70年代末經濟起飛,是魚翅撈飯的年代,「傍友」越來越多,為搵錢埋沒尊嚴。許冠英在《發錢寒》(77年)飾演典型傍友,但撞板多過食飯,始終要孖住吳耀漢做老千至搵到食。吳宇森執導喜劇,一樣充滿幽默感。

18 黃飛鴻

不論是關德興抑或李連杰,香港任何時候都需要黃飛鴻來整治人心。徐克的《黃飛鴻》(91年)不單止造就李連杰成為國際巨星,當年也令涼茶舖寶芝林開到成行成市。當然還有黃霑填詞、壯志豪情的《男兒當自強》!

19 塘西風月

梅艷芳和張國榮在《胭脂扣》(88年)苦戀不果,相約殉情但人鬼殊途,過程令人刻骨銘心,也勾起年長一輩對「塘西風月」的記憶。30年代的石塘咀名噪一時,有數百間妓寨,當年的風流女子有學識有氣質,錢未必能通神。

20 風水

嘉禾最後出產的電影,谷德昭執導的《行運超人》(03年)將風水帶到電影之中,亦扭轉世人對風水佬的看法,多了年輕人學風水搵食。

想睇更多首輪猛片介紹同預告片?《一台戲》為你網羅最新電影介紹及影評↓↓↓↓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