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禦寒與死線中掙扎

在禦寒與死線中掙扎

【採訪手記】踏入4月,本以為通往北極大門的挪威朗伊爾城已進入極晝(24小時白天),豈料抵達首兩日天色較暗,活像香港的黃昏,影響拍攝質素。可幸兩天後終於「重見天日」,有自然光幫助,加上風勢減弱,相信較容易攝得壯麗照片。

漢堡包餐逾135元

挪威朗伊爾城雖已進入極晝,但記者抵埗時天色仍較暗,像香港的黃昏。何柏佳攝

由朗伊爾城來往北極,時間和日程緊迫,加上記者要留意新聞文字稿、照片、「動新聞」旁白稿及短片等眾多「死線」,工作繁多,時間遠較預期緊張。
時差慢香港六小時,記者日間做採訪及拍攝,晚上要聯絡在港通宵當值同事,往往至午夜前,方可開始把稿件、相片及大量影片分類傳送,徹夜寫稿至清晨5時,但早上8時又需外出採訪,中間僅剩三、四小時休息;又或於傍晚完成訪問時,已臨近香港的截稿時間,必須火速整理資料傳回公司。
來到這極地小鎮,全鎮只有一間超市,賣的都是意粉、麵包蛋糕、水果等城市人食品,只是選擇較少,較有趣的是啤酒與汽水價錢差距很小。說到底是旅遊區,物價高可謂意料之內,一罐汽水盛惠8挪威克朗,即接近11港元;普通一客三文治薯條餐,或漢堡包連汽水餐,更逾100克朗(135港元)。

周末僅營業三小時

當地商舖每天營業最多八小時,周末更只有下午三數小時開門,連超市、遊客中心亦如是。馬拉松大會提醒,北極氣溫或降至-40℃,建議購備羊毛手套及厚帽禦寒。如何從死線中「擠出」時間,配合商舖短暫的營業時間,趕緊購買必需品,真是對採訪隊一大考驗。
《蘋果》記者

救冰行動「冰荒荒搵你幫」專頁: http://sosarctic.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