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年出現的「韓寒門」而言,國人本應該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到「韓三篇」(以韓寒名義發表的博客文章〈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上,因為這才涉及真正有意義、確實有重要性的問題。在democracy(民主)、liberty(自由)與revolution(革命)等問題上,韓寒(更確切些說是其代筆者)實際上不過重述了前人一些膚淺的論點。不過,國內公眾尤其知識階層正可以也應該藉此機會就這些重要問題展開大討論,因為它們在當代中國仍具有不可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但後來公眾注意力幾乎完全轉移到韓寒造假問題上,這其實並不合適。韓寒造假問題固然應該追究,然而與前者相比可以說是次要的。
方舟子介入韓寒門,並引人注目地出面攻擊韓寒造假,現在看來弊大於利,並導致不少人將韓寒門誤解為「方韓大戰」。方舟子是真親政府派──從他以往在其網站批法輪功、今年又在其微博「咬」伊能靜就可以看出,韓寒是假反政府派──實際上韓三篇正是其向官方遞交的受招安「投名狀」:兩人大戰的實質不過如此。其實就揭露韓寒代筆而言,眾多網友──而非方舟子──才是真正的主力。
現在國內公眾重新關注韓三篇,還不算太晚,儘管最佳時機已經錯過。在韓寒被懷疑由其父代筆前,如果有人對韓三篇提出有力批評,他應該會出頭應戰,這樣辯論會較為精采,影響範圍也會較廣。但現在的韓寒已經因為眾人的質疑與批評變得有些膽怯,很可能會以縮頭應萬變,估計不會親自捉刀或再讓人代筆寫關於democracy、liberty與revolution方面的博文了。然而,民眾真的就此不關心democracy、 liberty 與revolution了嗎?即便拋開韓三篇,大家也應該繼續談論democracy、liberty與revolution──德先生、理先生與瑞先生,並讓這三位先生帶領我們走向「新啟蒙」──面向新時代的新啟蒙,面向新中國的新啟蒙。而繼續抓住韓三篇來討論這些問題,不失為一種可以考慮的策略,這樣討論就不會局限於學術圈(尤其御用學術圈)中,象近期國內討論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那樣。
沒有韓寒的繼續參與,國人還是應該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但顯然應以有別於他的立場、不同於他的聲音。中國正越來越明顯地處於十字路口,討論這些問題實在很有必要。
林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