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考評局繼英文高考作文以誠信為題,考學生的道德觀念,連本屆文憑試中文閱讀能力考試也以誠信為題,試題引用香港作家黃國彬的文章《說誓》,要求考生分析文章主旨。考生、老師及學者認為選文配合現今梁振英為首的官員以「語言偽術」行騙市民的政治環境。
本周連續多天是文憑試主科考試大日子,昨日考中文科的閱讀能力及作文。閱讀能力提供三篇文章,包括兩篇白話文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及黃國彬《說誓》,文言文《呂氏春秋.士節》,合共92分,所有題目必答。
和語言偽術相映成趣
黃國彬的《說誓》和現時香港社會的語言偽術相映成趣,文中指:「真正的壯士會發誓,騙子和歹徒也常以誓言預支群眾的欽敬。我們身為蚩蚩者氓,豈能不慎?欽敬付錯了,要收回是十分難為情的。」他提醒讀者,若無類似荊軻言出必行的態度,不應起誓,考題問學生全文主旨、比喻的意思等。應屆考生、學民思潮成員李德雄非常有同感,答該題時想起「大話精」梁振英,「𠵱家好多政治人物都冇誠信,講過嘅嘢唔做,我覺得《說誓》講嘅嘢好啱」。
資深中文科老師陳匡正指,每年考評局命題針對學生所欠缺的特質,透過考試教育學生,今次選這篇文章,說明現今學生須重視誠信,不排除去年命題時,就當時的社會氣氛而選取這篇文章。浸大學者陳家洛閱讀過《說誓》後認為,文章與現今香港政治環境相似。本身恐懼文言文的謝同學,白白放棄8分長題目,寧願努力做好白話文題目。慈幼英文學校葉同學指,特別參加文言文特訓班,六星期學20篇章,較校內三年約10篇為多,校友也津貼考生補習。另外,活學教育補習導師張欣欣被指「貼中」作文題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在facebook指:「好嘢!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