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在兩年前第一次提起佔中這概念,當時政治背景是五區公投,他從理論角度談論以一萬人圍堵街道的可能性,作為社會運動模式,當時他未把堵路概念,結合公民抗命的元素。文章刊出後,兩年來沒有人談論。
2013年1月16日,戴耀廷在《信報》再撰文提及佔中,這次他結合公民抗命元素,即是參與者須準備承受罪責。戴耀廷的信念來自馬丁路德金1963年寫的公開信「The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信報》文章刊出後,在網絡上引起一些討論,但不算太熱烈。戴耀廷笑說,他的文章在《信報》刊登了七年,一向不受歡迎,除了小撮高官和學者,乏人問津。
戴耀廷認為佔中轉捩點,是《信報》文章刊出後,網絡媒體「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民間記者Melody Chan,訪問戴耀廷關於佔中,訪問刊出後,震動網絡世界,政界和社運界奔走相告,然後主流媒體加入報道,之後的都是歷史。
他日歷史記載佔中起源,次序是:文章刊登於主流媒體、網絡媒體訪問、網絡熱談、主流媒體大舉加入、行動成形。
蔡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