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長假期在台灣,除了台灣人,見到最多的人居然是香港人!酒店、餐廳、商場、景點、街道……到處是香港人,讓我有「久違了!」的感覺。香港人在香港,已經不大願意往鬧巿、商場跑了,平時外出,在商店、餐廳、地鐵、街道見到最多的,是大陸人。沒想到在台灣見到大批大批的香港人了!香港人喜歡把台灣稱作後花園,想避開街上越來越陌生的面孔,都跑到台灣來了。
同樣的避走現象也出現在台灣人身上。幾乎每一個高雄司機都提醒我,「要去瑞豐夜巿,不要去六合夜巿,六合夜巿全部是陸客,我們台灣人已經不去了。」
我分開兩晚去了兩個夜巿,六合夜巿跟我一年半前去很不一樣了,冷冷清清,幾乎沒有多少人,有陸客,但數量不算多。中間走道空出來後,我才發現它其實還蠻寬闊。
瑞豐夜巿的擁擠程度則相當駭人,每一條走道都塞滿蠕行的人,每一個攤檔前都排滿顧客,幾乎全是台灣人。那麼擁塞,那麼嘈雜,台灣人卻極享受,有大人帶着孩子的,有情侶檔出動的,有大批朋友約會的,不少人還帶着寵物一起,在夜巿擠來擠去,享受同聲同氣的熱鬧。
逛夜巿是台灣人的傳統,他們放棄六合夜巿,跟香港人不去鬧巿相仿。但其實遊客去夜巿,抱着逛景點的心態,台灣人才是夜巿的主力消費者。台灣人不去六合夜巿,六合夜巿就蕭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