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屋一役 房協搞出大頭佛

夾屋一役 房協搞出大頭佛

【慘痛教訓】
90年代房協為了協助買不起私樓,又不符合居屋資格的夾心階層,推出夾屋計劃,誰料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樓價暴瀉,夾屋業主面對首期不足問題,隨後成立夾屋大聯盟,上街遊行要求房協承擔二按。聯盟發言人馮美芝表示,最深刻的教訓有兩點,包括沒有二手市場及房協不回購單位。
現居於當年購入夾屋單位的馮美芝憶述,「夾屋不像居屋,政府不會回購單位」,「當然受惠資助房,補地價是天公地道,但當年經濟差,很多業主出現經濟困難,若要加按物業作資金周轉,卻仍要補價,要補價30多個巴仙,好犀利㗎!當時很多人飯碗不保,無法再供落去,和我們同期買入的單位,很多都變晒銀主盤,好慘!」

加按要補價 被逼斷供

她繼續吐苦水:「我身受其苦,供了十幾年,今日層樓先回到當日買入價,當然我不想這事再發生,但我想奉勸綠悠準買家,買樓不單是搞掂首期,就瞇埋眼唔理,而是要衡量個人經濟能力,如銀行加息,供樓會變得好吃力。」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建議,綠悠準買家要考慮個人供款能力,因利息有上升趨勢,如準買家選擇P按或H按計劃,將會承擔利率上升風險,假如供款人選擇定息按揭計劃,則可鎖定利率上升帶來的風險。對於準買家有可能月入不足1萬元,甚至零收入,她表示,這些人必須要擔保人方能承造按揭,但這些按揭計劃的息率及年期或不及市場上的按揭計劃吸引。

新game出爐 ~ 快啲試下自己有無辦法上車啦!
【「樓」年運程小測試】
http://www.tomonews.net/game/hkhousing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