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綠悠雅苑開售,有「好爸爸」兩個兒子分別抽中,但他不認為這是行運!以單身大仔月入1.8萬元為例,要買300幾萬元的兩房單位,即使分30年還,月供要逾1.1萬元,根本不合乎銀行按揭準則。他擔心兩個兒子同樣面對首期不足問題,更怕他們「供唔起」,所以計劃將自住的居屋三房單位加按,最多是100萬元增加首期,支援兩子。
除非此兄弟二人是澤鉅澤楷,這個父親條數,我自問才疏學淺怎計亦計不通。一家四口本來同住居屋各有一間房,不論房間面積大細,已是人上人。細仔結了婚想搬出去住,要是負擔得來無可口非,但要父母耗盡積蓄貼首期還不夠,再要加按來補貼,怎講得過?大仔更離譜,月入萬八買一房200幾萬元都擺明絕無可能供得起,敢想買300幾萬元的兩房單位?除了供樓,其他開支燈油火蠟管理費差餉一開三,還有日常使費衣食住行,難道全部不用錢?
誰不想住得舒適寬敞?但怎可能不自量力妙想天開?明知無能為力應繼續同住,盡量減省開支多儲彈藥才是,完全沒有逼切性又明知父母手頭不充裕,理應想都不敢才是。
不要講樓價會跌利息會升,到底有沒有想過父母年事已高,萬一健康出問題,或失去工作收入,可以靠誰來供樓供養?兩兄弟份工萬一有甚麼差池供不起又該如何?借到盡一旦樓價下滑要top up搵條命來top?分分鐘三層樓一鋪清,父母連棺材本都蝕清,以後的日子怎過?
那位父親可知加按的利息本來經已很「揦脷」,年紀大借貸年期短利息更會被調高,怎麼好像完全沒有危機意識?是勇還是儍?現今社會再沒有愚孝的子女,只有盲目愚愛的父母!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