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儀:谷註冊銷售一條龍服務<br>「香港製造」基金將湧現

梁鳳儀:谷註冊銷售一條龍服務
「香港製造」基金將湧現

【本報訊】香港誓要變身成「基金工廠」!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本港約有1,842個認可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惟當中僅306個屬於在香港註冊的「土產」基金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認為,香港已具備成為「基金工廠」的條件。 
記者:吳永強

梁鳳儀指出,未來將加強火力發展本港的基金註冊、製造及銷售一條龍服務,務求有更多「香港製造」的基金誕生。現時本港已有三大宏觀條件配合,有助進一步做大本地的資產管理行業。

拋甜頭誘落地生根

她指出在金融海嘯後,歐美資金出現逐步東移情況,外國基金公司對亞洲的資產需求日增,間接令更多基金管理活動於本港進行;她又稱隨着內地加快開放資本賬,未來越來越多來自內地的基金有意「走出去」投資海外資產,香港已成為內地基金出海的主要基地。再加上亞洲地區的財富不斷增加,基金的投資者及基金投資的資產均集中於亞洲,故她表示「咁點解啲fund(基金)重要喺歐洲或者美國去manufacture(製造)……而唔喺亞洲manufacture呢?」
雖然梁鳳儀認為香港已有天時地利的幫助,惟為了能成功吸引各類型基金在港「出世」,財爺早前於財政預算案中亦已拋出「甜頭」利誘基金公司來港「落地生根」,當中最令基金界唾涎欲滴則非中港兩地基金互認 。梁鳳儀透露現時中港的證監會仍就兩地基金認可標準進行探討,「勘測緊我哋認可基金嘅條件喺對方的監管架構中又喺邊度……呢個process(過程)係需要時間,因為係內地第一次同境外傾!」雖然兩地基金互認「十劃未有一撇」,惟據悉已有不少國際大型基金準備將其基金註冊平台落戶本港,以便食「頭啖湯」。
港府亦提議豁免離岸基金繳付利得稅的投資範圍,擴大至包括買賣在香港沒有物業或業務的海外非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私募基金來港;及由以往基金只能以信託形式成立,擴展至可以利用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建立,令基金公司有更靈活選擇。梁鳳儀透露有關修訂冀於年底前開展諮詢,當中擴大豁免離岸基金繳付利得稅範圍希望能於下個立法年度交予立法會審議。

盼望打造基金工廠

當未來越來越多「香港製造」的基金出現,將可為本港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及令香港的資產管理行業更趨平衡。資料顯示香港資產管理中仍以銷售基金的職位佔比最高,達約七成六;而負責管理資產、研究及買賣和行政工作的職位僅佔約一成及6.7左右。若本港最終能打造成「基金工廠」,或可打破現時「獨沽一味」分銷基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