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細胞的出現是基因的變異所產生。基因有很多種,多達33,000個。與癌症有直接關係的,不但有遺傳基因,還有促進或抑制癌細胞的基因。西醫學正研究的是細胞核裏面的基因,有甚麼東西會影響到細胞變異?而基因變異,有哪種元素影響?不一定是遺傳,可能由其他東西引致。
最近的研究較多提及的是乳癌的形成。科學家曾抽取乳癌細胞,打落老鼠身上,老鼠沒有因此而生癌;但將乳癌細胞放在實驗室培養,卻會不斷繁殖。原來,乳房內的乳腺管細胞,在脂肪細胞及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即大部份是纖維細胞的包圍下,因相互影響而較易出現細胞變異,產生癌細胞。
為何會有這個現象,至今未完全明白,正重點研究是否與某種纖維細胞生得太多有關。
一般女性乳房有20組乳腺,分佈整個乳房,周邊包圍的是脂肪及纖維組織,收經後女士脂肪質較多,當進行乳房X光造影時,透視較佳,容易見到存在的腫瘤,準確度達九成。
相反,若乳房的乳腺密度高,即脂肪相對較少,而其他纖維細胞、乳腺細胞較多時,乳房X光造影的準確性便大打折扣,只有七成。原因為照出來的影像因透視減低,背景較白,而腫瘤亦是淺白色,若腫瘤越大顏色便越白,容易與背景混淆。當然,若有鈣化點仍會看得到。
目前流行一種講法,如果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時,若乳腺密度高的話,有乳腺癌的機會會多些。美國正開始通過法例,醫務人員要告知病人X光造影見到的乳腺密度,或要考慮加照超聲波,以保障病人權益。
亞洲人普遍乳腺密度較高,香港乳癌普查亦會參考X光造影,以決定病人需否加照超聲波。亞洲患癌者六成是40至59歲,大部份未收經。不過,香港乳癌病發率,卻較西方國家為低。有可能是包圍乳腺管的纖維細胞,是東方人與西方人各自有不同的物質,亦反映多種纖維細胞中,並非每種都會致癌,一切尚待研究。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