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後期併發症主要是由於腦部持續退化,但我們不可忽略病變與藥物的相互關係。
治療柏金遜症最常用的是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它們是透過催谷患者僅餘的黑質細胞來提升運動功能,情況就如一間日益拮据的工廠,老闆不斷裁員,為了保持生產,剩下的員工便要超額OT(超時工作),這當然只能守得一時。隨着病情進展,當腦部持續流失黑質細胞,藥物便會逐漸失效,患者服藥後的反應亦會變得大起大落,時而僵硬遲緩,時而活動失控。高劑量的多巴胺藥物也會令患者產生幻覺甚至精神錯亂,幸好新一代的非典型神經受體作用劑能有效消弭這類副作用,以外科手術進行深層腦部刺激亦可以幫助部份患者。
認知障礙在後期柏金遜症亦十分普遍,乙酰膽鹼酯酶抑製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一類藥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其他柏金遜後期併發症還包括消化機能衰退、膀胱失控、吞咽困難、睡眠質素下降等,醫生要因應個別患者的情況處理這些問題。
遇到晚期柏金遜病友,醫生可以做的始終有限,我們會盡量調校或嘗試使用較新的藥物,目的是在療效與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社工轉介及康復設施等亦能為家屬提供一定的支援。
柏金遜症會無可避免地隨着年紀漸長而加深,但患者不應把事情看得太灰,因為柏金遜症的惡化速度是十分緩慢的,根據Hoehn-Yahr級別,從最初步第一期發展到嚴重的第四或第五期,平均需要十年以上。
作為患者或家屬,應積極地面對病症,多做運動減慢身體機能衰退,並保持醫患之間合作。以現今的科技,縱使患上柏金遜症,醫生仍能協助患者過很多年大致正常的生活。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