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你會驚:1st Like - 卓韻芝

我坦白你會驚:1st Like - 卓韻芝

數天前,我於facebook上載一張紐西蘭笨豬跳的風景圖,帖中表示如果這圖得到5,000 likes,我就從更高處躍下。結果,這照片在一個下午得到14,000 likes(你班友仔,叫人去做危險動作竟如此踴躍),我不跳不能,最後,我從萬五呎高空skydive躍下了……我時常覺得facebook是應該這樣玩的:一條帖定生死!哈哈!

第一個like

某天看TVB《星期日檔案》,題為「網路力量」,講述不同人士(包括一頭貓——尖東忌廉哥)如何在網上走紅和建立事業;網絡經常被認定為毫無知名度的人或品牌爭取「第一個like」的基地,彷彿只適宜新手入場。事實上,無論名人或品牌的知名度如何,也不能小看網絡的力量。這個年代已不關乎有否宣傳資金,而是你是否相信網絡宣傳,有沒有勇氣壓倒性地將資金投放到網絡裏,而非象徵式買一、兩個網站banner ad。運動攝錄機GoPro起動時在YouTube上載錄像宣傳,轉眼間,GoPro老闆成為億萬富翁,當時該產品還未推出第二代,網絡力量就是神速到如此這般。網絡的方程式可以如此理解:當你有五個likes,就是五個likes,但當你有50個likes,很容易達至100個likes;當你有1,000個likes,很容易達至10,000個likes——這種病毒繁殖式的滲透力,並非一塊被動的廣告板或一個網絡banner ad能夠辦到。
一位曾經當廣告公司及雜誌編輯的朋友表示,品牌儘管豪花千萬拍廣告,但要顧客身體力行付款,是另一回事。鋪天蓋地的廣告,並不能就此激起購物慾——在「廣告」與「消費」兩者之間,就差一個click:click到顧客的心,才會真正走去消費。這個click是甚麼?在許多情況下,這個click是口碑,又或周圍人士的談論,當人感到他人都在談論,有網友談論,facebook和微博有人貼圖,有用家讚好,便能造就這個click,使人付款。網絡裏的討論與用家的口碑,使人感到自己與廣告燈箱內的產品靠近了,成就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橋樑,click到,就有消費。

我於facebook上載一張紐西蘭笨豬跳的風景圖,這照片在一個下午得到14,000 likes,最後,我從萬五呎高空skydive躍下了……

連續劇

曾經閱讀一篇文章,談及互聯網將內容碎片化的問題,文中隱隱控訴社交網Twitter、facebook及微博。Twitter限定每條帖最高字數為140字——140字並非亂定,他們是根據普遍人決定擱置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刻——140字,來訂立字數上限。微博上限140字,facebook好一點,可以上載整篇文章,但當普遍人習慣了140字時,如果你希望依靠社交網絡發迹,每帖數字最好保持在140字以內。碎片化的問題,有好有不好,宏觀一點看,社交網絡每一條帖,既單一獨立存在,也與上一條帖及下一條帖互相連繫。某程度上,社交網絡帖就像單元連續劇,一條帖=一集單元劇,一堆帖連起來=整季單元劇,140字的魔力是讓受眾讀完以後擁有單元的、完整的感覺,但同時希望繼續追看下去。情況就像看一集美劇《Friends》,心滿意足,以為只是喜劇一齣,甫一追看,整季連續煲,漸漸看到每位角色的情感變化……換句話說,每一條帖必須能夠獨立完好地存在(畢竟你永遠不知道它將被轉發到哪裏去),但如果當中有人訂閱你的戶口,自此連續地接收你的訊息,便會看到每段時期的帖擁有值得細味的變化和成長,就像連續收看一季《Friends》一樣。

看一集美劇《Friends》,心滿意足,以為只是喜劇一齣,甫一追看,整季連續煲。

做些爆嘢

巧遇一位意圖於網絡起家的人,為了在網絡被討論,他表示自己「開始考慮」要「做些爆嘢」——我問他所謂的「爆嘢」是甚麼,他竟說是一些缺德事,例如惡意戲弄陌生人及破壞公物。網絡世界的誤解:哪管正評負評,被談論就是好評。這一點要非常小心。對,負評可以轉為正評,但不能刻意為了被談論而幹出負面行為。被談論的底線:不能讓全部群眾討厭你,而品德,就是最後底線。一旦觸碰品德底線,將會難於翻身。為了成名而做出缺德行為,大概會永久負評。
主持一個社交網戶口,就像導演連續劇一樣,涉及創意、系統思維及毅力,如果以此為事業,仗不能亂打。不過到最終,還是一個點子:你是否熱愛網絡?只有熱愛的人,才能打勝這一仗。要在網上建立事業或開拓市場,最適合人選是真正熱愛網絡的人,與其每天想自己怎麼走紅,不如真心玩,真心想怎麼才能讓社交網好玩;當你真心覺得好玩,別人看得出來,就會開始同你玩,click like、留言及轉發。

時常覺得facebook是應該這樣玩的:一條帖定生死!

想睇更多首輪猛片介紹同預告片?《一台戲》為你網羅最新電影介紹及影評↓↓↓↓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