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急症先鋒 今成解毒專家 <br>神探西醫破毒蛋糕案

當年急症先鋒 今成解毒專家 
神探西醫破毒蛋糕案

【本報訊】解毒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西醫的工作。香港中毒諮詢中心主管劉飛龍是本港的解毒專家,他更是早年成立急症科醫學院的先鋒,協助急症科醫生培訓。他視治療急症病人為日常挑戰,並促成他其後專注於解毒工作。經他破解的中毒事件包括毒菜心及毒蛋糕等,原來解毒也要像神探福爾摩斯查案般,殊不輕易。
記者:梁麗兒

現年56歲的劉飛龍,讀醫時也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經歷,因此與急症室結下不解緣。他記得當時讀醫科第三年,患心臟病的母親在他外遊時,因急性心衰竭致肺水腫病逝,他後來了解母親入院救治經過,有感當值醫生未必掌握搶救急症病人方法,故立志畢業後成為急症科醫生。

早年多用灌水洗胃法

「急症科係活潑嘅專科,挑戰好大,市民食錯嘢中毒,醫得好就冇事,醫唔好,就隨時死人。無論交通意外或者中毒,急症醫生都講求救人嘅『黃金一小時』!」1981年他在港大醫科畢業,82年起在聯合醫院工作至今,接受內科培訓期間,同時到急症室診症,其後取得急症科資格。他說,於80年代在急症室工作「冇師傅」,要靠自己執生,「有時睇病亂晒龍,唔肯定就收入院,搞到病房好多帆布床。」他其後更向專科學院提出成立急症科及相關培訓的構思。
接近97回歸,不少人移民,也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捩點。他坦言當時曾考慮移民或私人執業搵錢,最後放棄「錢途」,決定留下,並於05年創立中毒諮詢中心。他形容急症室為公院門神,在前線接收病人,同時處理好多中毒個案,日常工作如打仗一樣,惟早年的毒理研究發展慢,病人不幸中毒,多用灌水方式洗胃,冀病人飲兩公升水後,能將毒物吐出,但亦有可能反將毒物沖落腸胃;也曾有主婦飲洗潔精企圖自殺,灌水後「成口泡」,尷尬非常。現已有許多解毒劑,包括「活性碳」,可吸走體內毒物。

分析食物樣本助緝兇

中毒事故與市民其實息息相關,他記得90年代一宗大規模中毒事故,觀塘區的居民誤吃含禁用農藥的毒菜心,事發日早上持續有數十人出現屙嘔,湧往聯合醫院急症室,到夜晚中毒人數更暴增,累積超過100人中招,急症室「廁所都唔夠用」,幾乎「淪陷」,事件揭露當局應設機制,從速公佈中毒事件,有助減少受影響人數。
07年發生的毒蛋糕事件也令他印象難忘,更是首宗較嚴重的有預謀落毒事件。當年觀塘區一個教會的數名教友吃下來歷不明的蛋糕後,出現屙嘔、血壓低及呆滯症狀,十分危險。當時中毒諮詢中心在蛋糕及病人尿液樣本,找到一種較少人服用的精神科新藥,遂配合警方調查工作,追查居住教會附近的精神科病人資料,短時間拘捕了患精神病的落毒元凶,他形容過程如福爾摩斯查案一樣,過程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