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路經鰂魚涌一間地產代理,發現櫥窗外的物業放盤招紙有八成減價,細問下原來個別是代理商測試價,並得到業主同意下張貼「劈價」口號,意圖引客查詢,反映業主亦開始接受現實。
買家宜查證單位資料
這是行內促銷技巧,旺市時張貼個別較便宜放盤,可能入店內查詢時不是賣了就是業主不在港,代理隨即會向準買家介紹較高價的單位;市況逆轉時便貼上這類劈價大字報,令業主相信樓市真的倒下來,願意調低底價迎合買家;但這類旺市唱好、淡市唱淡的花招,隨時會惹上官非,被指誤導消費者。
作為精明的買家,應多做查冊工作,因現時網上查資料甚為普及,土地註冊處的查冊費用只是約20元,便即找到物業歷史紀錄;加上最近不少業主放盤和代理成交資料,要找到真正的筍盤也不太難,只要本身多做功課,基本上不用專業人士分析亦可了解樓市走勢。
物業間隔和硬件資料可以隨時找得到,但放盤資料經常變化,故地產代理的資訊不可或缺。老樓有一位友人本身也是投資者,為了與代理爭取第一手資訊,便與相熟經紀做媒,假裝睇樓客,讓代理可以向業主有數交,但由於非涉及金錢利益,好多代理不會與業主交代對方身份,因此作為業主亦要小心,好大機會物業變了示範單位,讓不同人士作格價比較。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