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充滿謎團,追查病毒源頭成為關鍵。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裴偉士指出,內地批發市場慣常把各類家禽一同存放,即使當局日前找到白鴿帶有H7N9病毒,也不能掉以輕心,須繼續追查其他家禽有否帶病毒,才能下定論,找出播毒真兇。
播毒元凶未必是白鴿
他補充,在未完成抽查工作前,不能武斷指白鴿為傳播禽流感的元凶,不排除白鴿經其他家禽互相傳播病毒而中招。他強調現有的抗流感藥物「特敏福」,能夠治療H7N9禽流感病毒,該病並非無藥可醫。
中大呼吸內科教授許樹昌也認為,內地應加強抽驗不同家禽的樣本,盡快找出禽流感源頭,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他又指,根據醫學界過往處理H5N1禽流感的經驗,若患者能及早求醫送院,病發後48小時內接受特敏福療程,存活率可高達83%;若延至病發6至8日才服藥,存活率則跌至50%。若超過8日後才服藥則無助病情。
專家疑內地隱瞞疫情
內地禽流感個案死亡率高,他估計與患者太遲求醫有關,若他們居住農村,連同送院、轉院及確診需時,屆時或已錯過了用藥的最佳時機,導致最後不治。由於本港現有禽流感快速測試,加上市民求醫的警覺性高,相信本港不會有此情況。
另外,有專家表示,內地現時確診的多宗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中,近半沒有家禽接觸史,感染源頭成疑,「究竟幾多病人接觸過家禽?有幾多人無接觸但都中招?」專家質疑內地有所隱瞞。另外,面對疫情擴散至多個地區,專家又擔心爆發初期的調查不足或未夠仔細,促內地政府深入調查個案,找出患者染病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