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稱長壽之鄉的巴馬,特地訪問了兩位人瑞,是兩姐妹,一位已是一百零七歲,另一位亦已一百零四歲,兩姐妹曾多年同侍一夫,因為姐姐婚後無所出,在那樣的年代是一種恥辱,丈夫可以用這理由休妻,姐姐才請了妹妹來挽救這段婚姻,得以傳宗接代下去。
八十多年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封建思想,今天的巴馬也仍延續着,古老的習俗,譬如上門求親的禮節、規矩、被拒絕或被接受的種種方式,多以巴馬豬、白糖為求偶禮物。進得平常一處人家,只見兩姐妹一個坐在木椅上,沒有焦點的眼神空茫,向來者展示憔悴蒼老的容顏,姐姐則仍在照顧着年幼的兩位重孫,對於訪客送上利是,只是漠然接過,是一種習以為常的舉動吧,並不言謝,也不歡喜。
記得許久以前,一則報導講到一位台灣的教師,體檢驗出可怕的癌症,不知如何不願接受化療,只立刻變賣家財,來到人稱長壽之鄉空氣中飽含負離子的巴馬山村居住,二十多年來,一直好好的活着,這一則故事也吸引了不少病患對長期生活在都市的隱憂……空氣污染是各種疾病的起因吧。
有人說壽長則辱,那辱字的含意太多不能盡錄,長壽而又活得健康,有適當的照顧與不憂衣食的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仍有時相往來的朋友互通音訊,閒話桑麻,而不是一個人孤獨的老去,這樣的長壽才有意思。
每一個生命,最神秘的部份是知何時生而不知何時走到最後一天,壽元的長與短不需計也無從計,平凡人平常日子,只能想如何過好每一天,而對萬事萬物仍有所感才是真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