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IQ題,答中亦無獎,過去幾天(與清明也無關),我們家裏有哪一位親屬最多人問好?想你脫口而出的也就是「哥哥」,其實係真嘅親哥哥的話,我哋都只會叫「阿哥」、「大佬」,不過現且只此一人,往後看怕亦無來者,可教一眾都懶親切咁尊稱他「哥哥」。我完全無意開玩笑,搞爛gag,尤其是打從十年前的愚人節開始,已然少了一份「搞笑」的心情和空間去應節,而今年適逢這位巨星離世十周年,媒體潮湧的懷念報道,坊間形形色色的追憶活動,再加上網絡廣傳的分享轉載,念不得也「哥哥」。
猶記那天晚上,如常工作到七點多,回家前去了家連鎖超市購置日用品,最重要的是要買口罩。忽地收到在上海工作的舊同學來電,語氣緊張,若無來電顯示,肯定以為是那些電話騙案,接下一句仲嚇人:「哥哥,係唔係自殺呀?」還未定過神,心想我們可有那位結拜兄弟出了事?不對,今天是愚人節,不過人命攸關,這樣的越洋玩笑也未免太過份了吧?不過同學聽我沒啥反應,馬上補白:「我收到訊息話Leslie啱啱喺文華……」好不容易聽完這通電話,驚魂未定,然後忙着向其他人求證,另方面已準備,一旦知道是惡作劇,搞不好可要與人絕交。
可惜到今天我們還是朋友,每次見面也會談起「哥哥」,而嗰晚我在超市騰咗好耐先返到屋企,才發覺乜嘢都唔記得買,只記得當時感覺確係有啲「買怕」,香港唔係要衰成咁吓嗎?連一隻冇腳嘅自由雀仔,從來都係好哋哋喺天上面飛,而我哋亦有幸能夠欣賞佢嘅歌聲舞姿演技才氣,怎會無端端咁快就落地着陸?往後那幾天混沌得很,看到電視重播他璀璨的演藝生命和訪問其摯友,他們都情不自已,而我亦都係一樣。
演阿飛正傳戲味十足
雖然我的青春期正值「哥哥」大紅之時,不過當日的我既非「榮黨」也不屬「麟派」,卻鍾情於今日的「林伯」,還有此志不渝的「達明」,點解?咪就係要別具一格,與人不同囉。
不過,年紀大了,毋須透過「迷偶像」——這個成長必經過程以建立身份認同,我亦逐漸變節投「哥」。當中,應以身受《阿飛正傳》的毒害最深,這部電影不單為「哥哥」贏得第一座的最佳男主角獎項,奠定他的影帝地位,且也讓人見識甚麼才是舉手投足,眉梢眼角都是戲。
唔怕失禮,我第一次睇《阿飛》,真係唔明套戲想講乜,淨係知啲配樂縈繞不散,仲有「旭仔」啲溝死女神態同嗰part獨舞,驚為天人。就係咁,我起碼喺戲院睇咗齣戲六、七次,以後的事也就是「要記得嘅始終會記得。」
然而,最記得還是那天晚上6點43分,因為由嗰一分鐘開始,一切成了永恒,這是事實,誰也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