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日,Google用Doodle塗鴉來紀念美國工運領袖查韋斯(Cesar Chavez)而不是耶穌,惹來部份基督徒不滿,成為復活節一場小風波。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加州葡萄區農場工作的菲律賓和墨西哥勞工,待遇低微,工作和居住環境惡劣,還要遭受殺蟲藥的毒害。做過農場工、致力民權運動的查韋斯,協助農場工組成工會,以極有限的經費,在1965年發起大罷工。
這一罷,就是持續五年的艱苦抗爭,演變成不單為爭取改善待遇、更為討回尊嚴之戰。工人不懈的堅持,喚醒很多美國人的良心,紛紛捐錢支持工人長期罷工。
然後,查韋斯把這場工運,擴展成一場杯葛加州葡萄的全民運動。工會到全國超級市場門前抗議和宣傳,讓公眾明白那些葡萄,是無數底層工人,在不人道的工作環境下、收取極可恥的薪酬,以血汗生產出來的。這場運動起了關鍵作用,加州葡萄銷量大跌,迫使農場主與工會談判,最終同意工人的要求。
半世紀後的香港,農場換成碼頭,情節相似,是否有相同的結局,就要看香港人的良心。
陳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