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發現暗物質線索

丁肇中發現暗物質線索

美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領導的研究小組前天宣佈,發現了被粒子物理學家譽為宇宙謎題的暗物質(dark matter)存在的線索,雖然尚未有充份證據證明那是暗物質,他對這項成果保持冷靜。
暗物質是研究天文學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課題。宇宙主要由這種有質量卻無形的暗物質組成,星系如果沒有暗物質,就不能按照現有的方式運轉,也不能保持現有的形狀。雖然無法用望遠鏡直接偵測暗物質,但丁肇中卻透過觀測暗物質粒子衰變或互相作用後產生的正電子、反質子、中微子等穩定粒子,來找尋暗物質的存在,而負責偵測它存在的正是耗資20億美元(156億港元)的「阿爾法磁譜儀」(AMS)。

丁肇中(圖右)周三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佈,部署在國際太空站的「阿爾法磁譜儀」,經過兩年來的偵測,已收集到40萬個正電子數據;並發現正電子比例隨着能量增加上升,比例上升很平衡,沒有出現峯值;正電子來源沒有特定方向,這三點都支持正電子來自暗物質,可是沒有完全證據。他指出,要確認正電子是由暗物質粒子碰撞、湮滅產生的,還需要觀測到正電子比例上升到峯值後是否驟降,驟降說明來自暗物質對撞;如緩慢下降,則可能來自脈衝星,因此還待確認。

有助解開星系形成之謎

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端納教授(Michael Turner)形容,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將有助解開困擾科學家80年的謎團,以及有助解開星系如銀河系、恒星、行星形成之謎。
美聯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