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總是想自己的小朋友變成科學家,但小朋友現在只有埋頭苦幹,成為日玩夜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科技家」。不想他們廢寢忘餐,父母除了要花多點時間陪伴子女之餘,還可以選購些具教育意義的電子玩具,讓他們寓遊戲於學習。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盛臣、蔡家輝
模特兒:Andrew、Jayden、Kiki
遊戲化身學習系統
電子遊戲容易讓小朋友沉迷,但放棄這些高科技玩意應該是不可能的事。來自南京、現長居於加拿大的楊丹博士本身為光學教授和電信企業家,在二女兒Hera出世之後,便決定要為自己的孩子設計一套合適兒童的電子玩具。「她經常沉迷iPad,我覺得要改善這個問題,但又不可以不讓她玩,於是便拿她來當白老鼠啦。」楊博士從女兒18個月大開始讓她玩自己發明的玩具,那是一套由一歲到六歲都合用的學習系統,由幼兒析辨、認知到語言、數學、科學和常識等遊戲組成,小朋友由最初級開始玩,每一科都要過了關才可以玩進一級的遊戲,家長可以觀察到子女的學習進度,了解到他們哪一科較強哪一科較弱。「這個遊戲不會沉迷,因為遊戲不會直接帶給小朋友愉悅感,小朋友要努力動腦筋才會贏,我的女兒就常常說玩得很累要玩別的!但兩三天她又想要過關,便會拿起玩具再挑戰,即是又會再學習新的東西。」自家設計,遊戲可以話改就改,楊博士會否把遊戲設計得較易,讓女兒容易勝出?「小朋友喜歡學習會玩得快一點,未能掌握便慢慢地試,這就是比填鴨式上課學習更好的地方;反而女兒說羊的眼睛太兇了,我便着插畫師改一改。」楊博士笑着說,為了不讓小朋友沉迷,用了像真度高的動物和環境構圖代替卡通,這方面「白老鼠」Hera給的寶貴意見,自己都會做順得媽媽;但學習進程設計,她都會忠於幕後的認知學和教育學團隊。
真玩具 誘發想像力
在楊博士的辦公室枱上發現了電子玩具裏的動物「真實版」!說的就是一件件2D的動物積木。「單玩電子玩具是不夠的,因為apps有程序,小孩的思想方向都受到引導,但一件件拿得上手摸、砌或排列的玩具,就可誘發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創作力,讓他們做出不同樣式的作品。」楊博士在設計電子玩具的同時,亦推出傳統的積木、棋盤等玩具,希望小朋友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常說年輕人對甚麼都沒反應,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讓他們得到適當的啟發;我的玩具不是萬能的,最重要還是父母與子女的相處,也要讓他們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令他們感受自己對世界的角色,引導他們發掘自己的興趣。」楊博士說小朋友在七歲以前受父母的影響最大,所以每天由女兒放學到晚上睡覺,她都會陪伴左右,自己的工作只有在深夜才能進行,休息時間就在早上;相信這個刻苦的生活模式,很多盡責的在職媽媽都會感同身受!
有趣電子玩具推介
a.Wise Kids(2506 3328)
b.Vinci(3755 3130)
c.Toy's R us(2991 6222)
d.Oregon Scientific(2303 1889)
有得聽:迪士尼《幻想曲》音樂會
香港小交響樂團又有新搞作,這次會將迪士尼經典動畫與交響樂來一次完美的結合,當中會由Disney's original Fantasia and Fantasia 2000中選取部份名曲,如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The Firebird Suite, The Nutcracker Suite and excerpts from Beethoven's 5th & 6th Symphonies等,門票明天起於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記住一早去撲飛!
日期:6月7-9日
查詢:2836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