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㩒低成本26%<br>HIT靠壓榨工人越做越平

兩年㩒低成本26%
HIT靠壓榨工人越做越平

【碼頭風雲】
【本報訊】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指本港競爭力不如昔,揚言工人再罷工只會「打爛飯碗」。分析公司業務資料,HIT藉外判制壓價,令每隻櫃處理成本持續下跌,越做越平令HIT碼頭吞吐量近4年已重新超越深圳鹽田港。學者指這是拜香港工人有效率所致,貨主寧願揀香港落貨。
記者:吳綺慧 石永樂

據持有HIT全數權益的和記港口信託(HPH Trust),於2011年在新加坡上市時的招股書披露,HIT由08年開始,每個20呎標準箱的平均處理成本不斷下跌,由08年時的374.2元,跌至09、2010年的290.5及275.7元,累積跌幅達26%。與此同時鹽田港的成本卻接連上漲,至2010年為224.1元,與香港的差距不斷收窄。這成本中已包括外判員工薪酬,比重佔約25%至30%。

碼頭工人繼續罷工,並拉起「還錢呀李老闆!」橫額要求加薪。 李家皓攝

吞吐量超越鹽田港

招股書亦披露HIT如何透過外判機制壓縮成本賺到盡。集團坦言「為了避免過份依賴某一個外判商」,故擁有約100名外判商名單,從這個「池」(pool)中揀選,每日提供2,000至3,000名合約員工,而外判商合約一般只有1至3年。在這機制下,HIT在08及09年的外判合約費用相對穩定,即無加價,2010年才因通脹而有少許上升。
對於HIT貨櫃處理成本不斷下跌,與鹽田港呈相反趨勢,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助理教授葉子良解釋,「香港碼頭員工效率一般較內地高,他們平均一小時可以處理約30隻櫃,加上HIT願意花錢投資新機器,進一步將效率提高。但員工壓力反而會同時大咗,因為每個鐘要處理更多貨櫃!」另一原因是內地勞工保障較本港好:「佢哋連加班都有限制,香港就唔同,你點加鐘都得。」
據和記港口信託最新業務數據,HIT由09年至2012年,吞吐量已重新超越鹽田港,HIT去年處理1,228.2萬個標準箱,鹽田只有1,066.7萬個。葉子良指經深圳落貨來港,除了需時多一日外,也較經香港平均每隻櫃貴約300美元。
和黃於2011年分拆包括HIT等碼頭資產在新加坡上市,當年作出的2012年盈利預測無法達標,但和黃仍收足每年近2,000萬元管理費,貫徹賺盡本色。

HIT藉外判制壓價,越做越平令其吞吐量已重新超越鹽田港。 易仰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