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研究】
日本成功掌握可燃冰技術,令中國亦急速進行更多新能源的開發。國土資源部分局日前表示,內地已啟動對戰略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開發技術的新一輪研究,該專項已被納入為國家重點項目。
事實上,內地自1999年起已對可燃冰開採進行研究,並於07年時成功獲取可燃冰實物樣辦,但技術仍未成熟。除可燃冰外,中國為趕上國際新能源趨勢,去年已出現一股頁岩氣熱潮,更令一眾頁岩氣概念股爆升。不過,中國在開發頁岩氣技術發展亦未如美國般明朗。
中標企業率先熱炒
據國土資源部的保守估計,中國擁有25萬億立方米可利用的頁岩氣,約佔世界總量的兩成,略高於美國;美國能源訊息管理局(EIA)更估計中國頁岩氣存量約為36萬億立方米。但中國計劃至2015年每年只開採65億立方米的頁岩氣,僅為美國去年產量的3%,實在遠遠落後。
中央近期已就頁岩氣勘探進行第二次招標,中標的16個企業中,不乏大國企如中國華電集團、神華集團及中煤集團等,但這些企業本身都是以煤、電作主業,缺乏開採頁岩氣的核心技術及經驗。不過,上述企業股價在中標結果公佈前後已被熱炒,市場根本無視潛在問題。
分析指,中國頁岩氣資源相對美國,埋藏地點更深,儲存更加零散,本已難於將美國的經驗及技術全盤吸收。再者,中國對中標企業提供油氣補貼,令很多不相關的企業亦希望趕這趟渾水以免執輸,更令發展難以樂觀。
此外,分析又建議,中標的企業必須從外國引入如水力壓裂等技術開採頁岩氣,或至少與外國組成合營公司,才能夠確保企業效益。
中日東海油田爭議明顯地是新能源競賽已衍生出來的糾紛,雖然雙方過往有着「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共識,不過,隨着兩國政府人事變動,以及雙方海上磨擦增加,中日兩國的態度都越來越強硬,令海域內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成為各自爭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