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零售市道回暖,2月份零售總額按年勁升22.7%,屬市場預期上限;如撇除農曆新年延後影響,1、2月份整體銷售亦升15.8%,反映市況不俗。
不過,零售商戶表示,3月至今消費氣氛雖然良好,但增長幅度大多已回順至單位數水平,而且依舊是以賣中低價貨品為主。
零售管理協會表示,2月的表現是超乎預期,主要由於今年農曆新年在2月份,距離聖誕旺季有6個星期時間,令市民有足夠時間累積消費意欲到新年再消費。
不過,零售商普遍預期,3月份生意只會有單位數增長,加上復活節假向來都不是零售高峯,長假期較多市民外遊,亦會影響生意。
寶光有信心穩定增長
經營時間廊的寶光(084)財務總監關志堅表示,農曆新年銷售較他們預期中「好少少」,但現時生意仍較波動,故維持對今年銷情保守一點的看法。「生意波動仲係幾大,好的時候有雙位數增長,但無幾耐又會靜啲,得返單位數,所以好難掌握。
不過整體來講,消費氣氛仲算良好,有信心維持到穩定增長,亦毋須減價催谷銷情。」
一名本港服飾零售公司的管理層則表示,由於今年本港冬天不算寒冷,令服裝銷情未如理想,不少行家如I.T(999)及百麗(1880)等,在3月時存貨水平仍然高企,需割價清貨。「市場對春季貨品的定價,亦較往年平咗,反映大家都想調整產品組合,多賣中低價產品來追數。」
政府昨日公佈2月份零售業總銷貨額,按年升22.7%,銷貨量升21.9%,主要是受到農曆新年時間不同所影響。
如把1、2月數據合計,則首兩個月的銷貨價值同比升15.8%,銷量則增15.5%。期內表現較佳的類別有珠寶手錶,首兩月銷售升20.5%,麵包糕餅亦升16.7%,百貨公司及衣物鞋類等,則分別增13.5%及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