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很難會有出人意料的驚喜表現,但我們認為人民幣長期升值前景依舊勢不可擋,主因在於強勁的結構性優勢(而非周期性因素)可持續支撐中長期走勢:
•單是在貿易盈餘穩定的支撐下,人民幣平均每年便有2%至3%的升值幅度;若考量經濟重新平衡發展,每年升幅更可高達5%。
•2015年十二五規劃結束時,人民幣將可達成自由兌換的目標──較各界預期的時間要提早許多。
•人民幣將成為主要的儲備貨幣,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及新興市場。
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是經濟動能最活躍的國家。中美之間的購買力平價差距預期將在短短幾年內消失,目前全球貿易仍未反映此現象,且多數貿易仍以美元計價清算。2010年7月,中國政府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香港成立離岸人民幣(CNH)市場,近來台灣亦跟隨香港的腳步,新加坡與倫敦亦在摩拳擦掌地準備中,未來人民幣貿易將可在全球各個時區進行清算。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逐漸開放,國際投資資金湧入亦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在動能之一。我們預期中國將會竭盡所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包括維持穩定升值。中國外滙儲備自2005年起大幅增長2.5萬億美元,但人民幣卻未呈現相對的升值幅度,因此我們認為人民幣達成國際化的目標並非難事。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三大必備條件中,人民幣已達成兩項──經濟規模,以及建立貨幣本身的國際地位,現正邁向第三項開放資本市場並深化金融市場。
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步伐,可望快於各界預期。
聯博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