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的改革胃納着實有點出人意料之外。除了放手讓總統吳登盛跟昂山素姬等反對派對話,除了解除不准反對派參選的禁令外,最近更開放報禁,容許民間包括反對派政團辦日報,把新聞資訊自由帶進緬甸這個曾經是東南亞地區最封閉的國度。
緬甸軍政府踏出這一步實在不容易。對任何專制政權來說,壟斷軍隊及武力固然是重中之重,獨佔資訊渠道及輿論陣地同樣不可或缺。只有全面控制傳媒管道,專制政權才能指鹿為馬,才能洗腦隱瞞,才能抹黑不同政見者,才能基本保持輿論一致。此所以大部份專制、半專制政權都把傳媒控制權視如禁臠,不肯輕易放手。經濟改革中走得很前的中國、越南直到現在依然把傳媒牢牢扼在黨官手中,沒有絲毫鬆動,甚至連較開明的黨員記者也時常被整頓,以免言論失控。其他亞洲小虎如馬來西亞、泰國對媒體也有這樣那樣的控制。甚至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新加坡對傳媒、報業也沒有絲毫放鬆。
緬甸還不能算是個民主國家,軍方仍掌控軍隊、政府機器及議會。今次毅然開放報禁不但令民眾有機會接觸第一手、未經刪剪的資訊,更令軍政府首次失去全面控制社會的能力,更令民間團體、政黨、昂山素姬能掌握動員民眾的能力。往下來有任何爭議或不同意見的話,軍政府面對的不會是一盤散沙的反對派或民間團體,而是可以互通聲氣,互相支持的團結力量。換言之,軍政府踏出了政改上難以回頭的一步,必須走下去,必須改革下去,甚至連步伐、速度都不再有主導權。從這一點來看,緬甸軍政府的勇氣、決心是令人佩服的。
事實上自由的報業、自由及暢通的資訊渠道是任何民主、開放社會不可或缺的,是減少誤解增進共識及和解的必要條件。在緬甸政改進入關鍵時刻時,政府更有需要讓不同意見的團體、派別透過傳媒參與討論國是,參與制訂國家的未來發展路向。現在軍政府走對了這重要的一步,將令緬甸的政治過渡更順暢,走歪路的機會更小。
從開始政治對話到今天不過幾年光景,緬甸人民已開始享受到發聲的自由,開始嚐到當家作主的味道。高喊改革三十多年的中國到現在仍不敢越雷池半步,連互聯網、手機也牢牢控制,誰有勇氣誰窩囊不是清楚得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