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樓市陷兩極化<br>港府頻打壓撲火 南韓免稅助解凍

全球樓市陷兩極化
港府頻打壓撲火 南韓免稅助解凍

【本報綜合報道】雖然港府多番出招,但港人仍因樓價過高而嘆買樓難;在外國,卻有政府扭盡六壬,務求吸引更多年輕人上車,反映環球樓市自金融海嘯後,兩極化的情況越趨明顯。繼英國後,南韓政府最近宣佈,不但低息貸款予較低收入人士買樓,每月收入相當於約3.5萬港元、打算首次置業的國民,買樓亦獲豁免物業稅,務求擊破當地冰封樓市,刺激經濟復蘇。

南韓周一宣佈推出新房屋政策,協助年收入低於6,000萬韓圜(約42萬港元)市民買樓「上車」,從而提振經濟。

南韓房貸基金加碼一倍

南韓財政部、國土交通部與建築部前日公佈新房屋政策,針對首次置業人士申請貸款的政府營運基金,將由目前2.5萬億韓圜(約173億港元)加碼一倍至5萬億韓圜。首置人士申請貸款利率也由現時的3.8厘,下調至3.3厘至3.5厘。年薪少於6,000萬韓圜(約41.4萬港元)的首置人士,只要所買樓價不高於人工10倍,即最多6億韓圜的首套房,即可豁免物業稅。
南韓新房屋政策也顧及現時有樓人士,今年購買9億韓圜(約629萬港元)物業或以下的買家,未來5年出售物業亦可獲豁免資本利得稅。此外,政府明年將取消持有多個物業的業主徵收60%的懲罰性資本利得稅。
不過,政府谷起樓價刺激經濟的如意算盤能否打響仍言之尚早。英國早前推出5%首期上樓計劃,但英倫銀行昨公佈,2月已獲審批按揭貸款下跌4.77%至5.16萬宗,分析指,市民不願貿然入市供樓。
南韓的新房策與香港和新加坡出發點不同,前者出招冀為樓市「解凍」,後兩者則出辣招為樓市降溫。南韓地產市道陷入寒冬,2月房屋交投量大跌14%至4.72萬宗,以2月份計為七年最少。南韓國民銀行資料顯示,2月住宅樓價同比下跌0.5%,自09年9月以來跌幅最多;環比則錄得連續8個月下挫,創八年以來最長跌浪。即使南韓央行去年減兩次息,共減0.5厘至2.75厘,仍無法扭轉困局。

英日樓市海嘯後未復元

南韓樓市猶如死水,主因當地家庭債務不斷攀升,市民資不抵債,並拖累國內消費活動。南韓去年總債務(包括家庭、企業及政府債)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達283%的歷史新高,遠高過08年金融海嘯的274%。家庭債務去年亦創紀錄新高至959.4萬億韓圜。
事實上,南韓與美、日等國一樣,在金融海嘯前樓價飆升。南韓家庭戶05年至06期間蜂擁入市,向銀行及私人信貸公司借錢買樓。高盛去年11月發表報告指,環球樓市09年後樓價喘定沒再暴跌,同時出現兩極化局面。德、法、加拿大、奧地利和瑞士等國的樓市很快重拾復蘇,相反日本、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國則仍徘徊谷底。

各地打壓樓市招數

各國刺激樓市招數

註:樓價數據截至去年底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