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讀醫 - 左丁山

美國讀醫 - 左丁山

泰國A回港飲喜酒,匆匆到中環找左丁山飲茶,大家相約到翠華茶餐廳見面;泰國A樣貌好開心噃,成個人逢喜事精神爽咁款,佢個大女出嫁時,回港擺酒都唔見佢笑得咁開心。問佢是否因為泰國股票創十九年新高,賺咗大錢,泰國A答:「冇啦,泰國炒股幾難賺錢,消息好多嘅。只係今年開始,我開始放下擔挑,兩個女可以獨立自主嘞,我雖然唱慣校歌千斤擔子兩肩挑啫,能放下重擔,如釋重負,輕鬆舒服晒。」
聽佢解釋,大女在布朗大學畢業,跟教授去咗普渡大學讀博士學位之後,已經完成學業,跟住到紐約市政府搵咗一份合約工,雖然人工低(按:讀環境科學博士似乎時興,但在美國搵工好難),已經開心,至於是否搵得番留美十年之學習費用,已是另一回事,好彩大女丈夫係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去年由一位低薪助理教授變身為對沖基金僱員,收入大增,兩口子頂得順紐約之高昂生活費用。
二女在美國讀醫,已得哥倫比亞大學MPH(公共衛生碩士),但最刺激就係今年三月十五日真正得到確認,今年年中可以到紐約長島一間醫院做實習醫生,預期兩年後成為有牌醫生。二女又係留美十年,大大話話用咗泰國A起碼五百萬港元去交學費及生活費,三十歲先至可以成為醫生,十年內希望成為專科醫生,即係話假如一切順利嘅話,美國醫生要到40歲後先至可以搵真銀,供書教學嘅父母千萬不要望有回報,以投資回報計,泰國A嘅二千金如果老早在中學畢業後用Non-JUPAS成績返香港讀醫科,出身快好多,費用平好多,搵錢搵得多啦,在美國讀醫科,時間漫長,費用大,父母少個崩支持都唔掂,最慘就係經過四年醫科前(pre-med)、四年醫學專科、兩年實習之後,成為醫生,仍然冇資格返香港行醫,因為香港醫學會認為香港醫生醒啲,叻啲!泰國A話全美每年有二萬名醫科畢業生,加埋起碼二萬個國際醫科生爭奪全美二萬六千個醫院實習名額,美國公民多數得到,但入邊間醫院就要透過聯招方式(2012年經濟學諾貝爾得獎人Alvin Roth, Lloyd Shapley發展出來嘅理論與方法)配對。泰國A在三月十五日之前緊張到不得了,後得知女兒中咗第一志願到紐約,年薪六萬五千美元,自然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