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人駕駛機械人「網捕」小行星,聽起來像科幻小說情節,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提出相關計劃,力爭在明年財政預算中先投放1億美元(7.8億港元)研發,準備在2025年底前派太空人進行測試。
目標小行星重500噸
計劃最先由加州理工學院去年提出,目標是捕獲一枚重500噸、直徑約7米的近地小行星。無人太空船會由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運載發射,花四年時間飛到小行星所處的地方,用約90天時間以類似筒或袋子的機械網將小行星捉住,再花兩至六年時間,將它運到繞月軌道,然後借助月球引力將它轉移到高繞月軌道運行。
一旦計劃成功,科學家將可隨時隨地研究甚至開採小行星上的礦物資源。他們首先會在小行星上採集樣本和收集科學數據,最終目的是要開採小行星上的珍貴資源,初步估計500噸的小行星,含有約100噸水份,100噸含高濃度碳化合物、200噸矽酸鹽以及約90噸鐵、鎳和鈷等金屬,更有望成為人類永久「太空站」。
計劃估計耗資26億美元(203億港元),撥款和預算還有待白宮在下周通過和公佈,但初步相信奧巴馬政府會支持有關方案。政府早前已公佈,期望在2025年前完成派太空人登陸小行星的計劃。
美國《赫芬頓郵報》/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