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腎結石問題在本港非常普遍,經皮膚穿刺替病人清除腎臟結石的手術,傳統會將病人俯伏在手術枱上進行,但因中風、受傷或腹部有造口的病人,或癡肥病人,本身難以轉身,俯伏姿勢又會增加他們麻醉後出現併發症風險。本港專家近年「翻轉病人」,改以仰卧姿勢替病人清除腎石,證實與傳統手術安全性相若,結石清除率更由傳統的五成升至七成。
記者:陳凱迎
腎石患者會出現小便帶血及腰痛等症狀,嚴重者會因感染影響腎功能。伊利沙伯醫院泌尿科駐院醫生簡煒文表示,經皮膚穿刺清除腎石的方法早在1950年代出現,醫生傳統習慣將病人俯伏在手術枱上,於背部經微創傷口放入內窺鏡及手術儀器,但曾中風或受傷的病人,因活動能力有限,較難轉身;腹部有造口的病人,也不宜俯伏。這類病人若要清除結石,手術難度和風險也較高。
此外,病人手術前一般是先以躺卧姿勢,接受麻醉,再由醫護合力替病人轉身接受手術,但每次轉身都有「甩喉」風險,在癡肥病人身上這種風險更大。
醫學界近年開始改以仰卧姿勢,替病人進行清除腎石手術。簡煒文與本港其他泌尿科專家,分三階段進行研究,首先替40名腎科病人以仰卧姿勢,進行經皮腎臟引流,結果手術成功率達100%,只有一人併發腎周血腫,證明用仰卧姿勢替病人進行經皮膚穿刺腎臟的方法安全。
腎石太大宜用俯伏姿勢
第二階段專家將25名用仰卧姿勢接受穿刺手術的病人,與35名用傳統俯伏姿勢的病人作比較,結果,兩者的結石清除率分別為68%及46%,手術時間則均為約兩小時。
第三階段中,11名病人以仰卧姿勢,同時接受經皮腎穿刺取石及輸尿管鏡碎石,結果6人能一次過清除所有結石;所有病人無嚴重併發症,只一人術後有短暫發燒。
簡說,仰卧姿勢除可替上述不宜轉身俯伏做手術的病人,減低手術風險外,也可讓醫生同時經病人的微創傷口及尿道放入儀器,增加儀器於病人體內轉動的角度,結石清除率因此提高。但體積太大的腎石,如填滿整個腎盂的鹿角結石,因清除難度較高,建議以傳統俯伏姿勢進行手術。